|
日前,龍巖新羅法院審結一起盜竊案,再次為老年人的財產安全敲響警鐘。該案中,七十多歲的孫阿婆因輕信保險營銷業務員陳某的花言巧語,不僅將其視為知心人,更在不知不覺中被陳某盜走畢生積蓄,“養老”瞬間變“坑老”。 孫阿婆多年來一直習慣在某保險公司購買保險,也因此結識了業務員陳某。此后,陳某隔三岔五便前往養老院探望孫阿婆,對她關懷備至,噓寒問暖。時間一長,孫阿婆便對陳某放下戒心,日常聊天中經常提及家中瑣事。殊不知,這份信任竟被陳某利用,成為其實施盜竊的突破口。 2022年的一天,陳某在看望孫阿婆時,得知她剛收到一筆70余萬元的賣房款,便心生歹念。陳某深知孫阿婆對智能手機操作并不熟悉,于是以幫忙購買理財產品,收益可用于支付養老院費用為由,開始操作孫阿婆的手機微信、支付寶及手機銀行賬戶。在操作過程中,陳某讓孫阿婆進行刷臉驗證、輸入密碼等操作,隨后將孫阿婆賬戶內的錢款轉入自己的賬戶。為掩蓋罪行,迷惑孫阿婆,陳某還刪除孫阿婆手機上收到的銀行短信,并“大方”地為她支付一年多的養老院費用,讓孫阿婆誤以為這些錢仍在自己賬戶中,收益良好。 初次得手后,陳某愈發大膽,多次采用類似手段,將孫阿婆的100多萬元積蓄逐漸“搬空”,并揮霍殆盡。直到孫阿婆的親屬偶然間發現賬戶異常,事情才終于敗露。 新羅法院經審理認為,陳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取秘密手段多次竊取老年人賬戶資金,數額高達153萬余元,數額特別巨大,其行為已構成盜竊罪。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相關規定,法院最終以盜竊罪判處被告人陳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十個月,并處罰金十萬元,同時責令陳某退賠被害人孫阿婆153萬余元。 法官提醒:一些不法分子常打著“關心”的幌子接近老人,獲取信任后實施盜竊或詐騙行為。老年人切勿輕易輕信他人,更不要隨意將手機交由他人操作。遇到復雜的金融業務時,務必及時與子女等家人溝通、商量,牢記世上沒有穩賺不賠的投資,只有可能讓自己血本無歸的陷阱。同時,子女們也應多關心、陪伴老人,時常提醒他們提高防騙、防盜意識,常回家看看,讓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健康、幸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