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田縣公安局深化社區警務工作—— 兩本臺賬 一心為民 在古田縣公安局各派出所有兩本特殊的臺賬:一本《社區警務工作日志》,記錄著各類矛盾糾紛的調解過程,字里行間還藏著社區民警在調解實踐中總結下來的經驗;另一本《民情需求清單》,記錄著居民反映的各類急難愁盼問題,民警以清單為工作指南,積極解決群眾“煩心事”…… 近年來,古田縣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兩隊一室”警務機制為抓手,以社區警務室為前沿陣地,依托“社區警務+民情需求”兩本臺賬,讓矛盾糾紛化解在街頭巷尾,將反詐防線織入千家萬戶,把惠民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不斷提升群眾安全感滿意度。 調解室“搬”到群眾家門口 “在社區,許多矛盾糾紛都是由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引發的,如果調處不及時,很可能導致矛盾升級,甚至引發民轉刑案件。”城東派出所所長李維根說,將矛盾糾紛化解在社區一線,是社區警務工作的重點之一。 近日,周某與彭某因腌菜買賣事宜發生激烈爭吵,雙方情緒激動,互不相讓。社區民警黃彥接到警情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當場組織雙方當事人開展調解工作。經過半小時的耐心調解,在社區干部的見證下,兩人最終握手言和。 回到所里,黃彥把這次矛盾糾紛的起因和調解經過記錄在《社區警務工作日志》中。“這本日志不僅是工作記錄,也是一本社區調解經,其他民警遇到類似情況,翻閱它便能汲取經驗,更好地化解矛盾 。”黃彥告訴記者。 為及時排查化解矛盾糾紛,城東派出所的9名社區民警扎根各個社區,通過“掛圖作戰”的方式量化走訪任務,力求做到 “戶戶進、人人熟”。今年以來,累計走訪居民3537戶,采集信息5995條,排查并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2起,化解率達98%。 鐵腳板“踏”出民生溫度 “我們每周都進村入戶走訪,和群眾建立了很深的信任,有什么事情更容易第一時間發現,更好地跟蹤解決。”帶著反詐宣傳資料,走村入戶開展反詐宣傳并收集民情民意,這是大橋派出所實施“兩隊一室”警務機制以來,每周雷打不動的日常。 在一次入戶開展反詐宣傳中,家住中村村的吳先生隨口提到:“家里熱水器壞了半個月,一直抽不出時間找人修。”說者無心,聽者有意,民警立刻將這一情況記錄在隨身攜帶的《民情需求清單》上。回到派出所后,第一時間在社區民警工作群發布了吳先生家熱水器的維修需求,幫助吳先生解決生活煩心事。 大橋派出所始終堅持“鐵腳板”走村入戶,通過“帶著問題走訪、帶著溫度入戶”,與群眾拉家常的方式,深入了解轄區群眾的生活狀況、實際困難等,廣泛聽取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意見建議,不斷提高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 在走訪中,民警發現轄區老年人和外來務工人員占比高、防詐能力較弱,便走村入戶開展“敲門行動”,用“多宣傳一人,少受騙一人”的執著,通過鮮活案例向群眾詳細講解刷單返利、冒充客服等12類新型詐騙套路。同時,結合方言快板、案例短視頻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在群眾家中開展“5分鐘精準宣防”。 優質服務“送”到群眾家中 鶴塘派出所始終秉承“民警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理念,為高齡以及行動不便等特殊人群開辟“綠色通道”,將辦證服務“送”到群眾家中,上門為群眾提供優質服務,用實際行動架起警民“連心橋”。 近日,鶴塘派出所民警在入戶走訪時了解到,家住路上村的余某某因行動不便長期臥床,沒辦法前往派出所辦理身份證,給他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得知情況后,民警攜帶辦理身份證所需的相關設備,主動上門為其采集信息補辦二代身份證件,解決了余某某困擾許久的煩心事。 此外,鶴塘派出所針對不同類型的落戶難題進行分類梳理。對于材料缺失的群眾,民警主動協助其聯系相關部門,補齊所需材料;針對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落戶困難的,戶籍服務專項小組積極查閱歷史檔案,多方核實信息,與上級部門溝通協調解決方案。 今年以來,鶴塘派出所累計開展上門辦證服務8次,群眾滿意率保持100%,切實解決了特殊群體“辦證難”問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