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寫:本報記者 陳欽祥 講述:福清市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部副主任 一級檢察官 嚴碧花 日前,我們在辦理一起勞動糾紛行政非訴執行監督案件中,通過調查核實、釋法說理,讓某服飾公司14名工人的工資有了著落,化解了他們“追薪”的煩惱。 為勞動者解“薪”結,我們在行動…… 時間回到2020年。當年6月5日,位于福清的一家服飾公司拖欠14名工人工資及賠償金共6.7萬余元,行政機關對該公司作出責令支付上述費用的行政處理決定。 但是,因該公司遲遲未履行義務,行政機關經法定程序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隨后的執行中,因未查詢到公司相關財產情況,法院裁定終結本次執行程序。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如何扎實開展“檢護民生”專項行動,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涉勞動者權益保障案件,助力解決勞動者煩“薪”事?我們決定當好護“薪”人,助力解決工人們的頭等大事。 我們在依法監督過程中經調查核實發現,該公司系自然人獨資的有限責任公司。根據相關規定,作為被執行人的一人有限責任公司,財產不足以清償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債務,若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自己的財產,申請執行人申請變更、追加該股東為被執行人,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 而在該案中,行政機關未追加公司股東作為被執行人不利于案件執行,亦不利于保障農民工合法權益。因此,我們立即向行政機關及法院發出了檢察建議。經檢察建議后,由行政機關申請追加,法院最終追加了公司股東為被執行人。 這個關鍵的突破口,也讓整個監督案件迎來了轉機。 我們進一步跟進案件執行,由于目前公司已未從事經營業務,我們及時與該公司股東聯系,并向其釋法說理。“我之前確實是公司股東,但現在在漳州從事出租車工作,每個月有一定收入,可以想辦法拿出2000元左右用于案件執行。”這名公司股東的一席話,也讓我們吃下了“定心丸”。 隨后,該案件恢復執行。目前,法院也已收到部分執行款用于償還工人工資,后續公司股東也承諾會按時履行,直至案件執行終結。 “這件事一直壓在我們心里,沒想到這筆錢還能要回來,真的太感謝了!”拿到第一筆款項時,工人們打來電話連連道謝。 看著 14 名工人的血汗錢一點點有了著落,我深知,每一起案件背后都關乎著一個個家庭的生計。作為檢察官,這起監督案件讓我更深切地體會到:民生無小事,點滴見初心,法治的溫度藏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細節中。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