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漳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民警梁力權的“守心”之道—— “我就是穿著警服的農民” 在漳州市公安局高新區分局,提起老民警梁力權,無人不豎起大拇指。從警30多年,他始終扎根在基層派出所,貼近群眾。無論是調解糾紛,還是解決民生難題,梁力權都用腳步丈量民情,以真誠贏得群眾支持。而他的付出,也有榮譽見證——2020年,梁力權被省總工會授予“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 梁力權常說“我就是穿著警服的農民”,無論崗位如何變化,他的為民初心始終沒有改變,從而織就了一張牢不可破的警民“連心網”。 田埂上的“老熟人” “派出所的門朝群眾開,民警的腳往村里邁。”這是梁力權的工作信條。從東園派出所到顏厝派出所,他一直駐守在農村一線。多年來,他辦公室的椅子時常落灰,田間地頭的板凳卻被磨得發亮。村民的家庭瑣事、企業的勞資糾紛、學校的安保難題,他總是第一個到場解決。 腳步沾泥土,心貼百姓事。這是梁力權從警生涯的真實寫照,也是轄區百姓對他的真切感受。2019年夏天,第二代居民身份證集中辦理期間,馬洲村一位村民因孩子上學無法在工作日辦證,心急如焚地找到派出所。“沒想到來派出所,直接就能見到所長。”讓這位村民驚喜的是,他的訴求在梁力權的協調下迅速得以解決。 “娃娃讀書耽誤不得!”當天,梁力權在得知該情況后,及時召集民警、輔警開會。第二天,“周末辦證通道”在馬洲村村民警務室開通。村民帶著孩子周末趕來,看到梁力權親自核對信息、調試設備,忍不住感慨:“梁所長不擺架子,是真為我們著想!”就這樣,不擺架子的梁力權,順理成章地成為轄區群眾的“熟人”。 此前,在顏厝鎮重點工程征地期間,梁力權曾連續3個月扎根在一線。白天走訪拆遷戶,晚上和村干部梳理矛盾,迅速把27起矛盾糾紛的苗頭掐滅在萌芽狀態。 “他往村口一站,鬧事的人嗓門都低三分?!鳖佖孺傸h委書記至今記得,梁力權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著每家每戶的家庭關系、土地面積甚至性格特點,“這不是工作記錄,是‘民情地圖’??!” “都說熟人好辦事,我跟大家混熟了,工作才好開展。”梁力權如是說。據統計,從警30多年,他共幫助群眾解決難題1000多件,救助困難群眾100多人。 板凳上的“解鈴人” “群眾帶著火氣來,咱得先當好‘出氣筒’?!绷毫嘣陬佖扰沙鏊{解室常年備著茶具、茶葉,當事人還沒開口,梁力權就先將一杯熱茶遞到對方手里,讓對方“有火也能緩一緩”。他認為,化解矛盾的關鍵在于耐心聽完當事人每一句話,不打斷、不敷衍、不推諉。他還用一起醫患糾紛作了生動說明。 當時,一名患者經醫院搶救無效去世后,其家屬與親朋好友堵住急診室,醫院里的氣氛一時緊張了起來。接到報警后,梁力權立即帶隊趕往現場。 “梁所長,你來了。”梁力權身影一出現,就有人打招呼。這時梁力權才發現,人群里有好多熟面孔——有他處理過的當事人,也有他幫扶過的村民。他沒有呵斥,而是搬來板凳,讓大家坐下聊。 從午后到深夜,他聽了三輪哭訴,最后用閩南話作了總結:“占理的我撐腰,胡鬧的我不慣著!”在他的主持下,雙方情緒逐漸平穩。之后兩天,梁力權又分別做通雙方工作、組織商討和解方案,最終促成醫患雙方達成一致賠償協議,事件就此平息。 除了拉近距離方便調解,梁力權那調解家庭矛盾的“軟功夫”也讓村民嘆服。 此前,轄區有兄弟倆因母親摔傷后的照顧事宜互相推諉,甚至抄起扁擔就要動手。梁力權到場后并未急于調解,而是以“老大哥”身份與兄弟倆聊天。從家長里短到家族親情再到村規民約,梁力權在交流過程中不斷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促使兄弟倆認識到錯誤、約定輪流照顧母親。 “他講的話句句戳心窩子,不服不行!”不少村民感嘆道。而這也是梁力權做好調解工作的秘訣——用心傾聽、用情破冰。得益于此,梁力權從警以來共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2000多起。 日記里的“貼心人” “基層工作光靠苦勞不夠,還得琢磨出門道。”梁力權善于從細節入手,將群眾需求轉化為務實舉措。 梁力權的辦公桌上有一本貼身的《民情日記》,密密麻麻的記錄里,既有孤寡老人取錢難的嘆息,也有農民工討薪的焦灼,更有學校門口交通亂的隱患……每解決一項,他就畫個紅勾,字里行間躍動著為民服務的溫度。如針對農村地區治安盲區相對較多的情況,他推動增設巡邏點,讓轄區盜竊案件發案率大幅度下降。 此前,在顏厝派出所,梁力權還創新設立“流動警務室”,帶領民警定期駐點企業、學校,現場解決欠薪糾紛、校園安全等問題。一次走訪中,他發現某企業員工因工傷賠償鬧事,當即聯系勞動部門介入,僅用3天便化解矛盾?!坝辛核L在,就是讓人放心!”事后,企業負責人真誠地說道。 30多年來,梁力權的職務在變,不變的是他腳底沾著的泥土和胸口捂著的民心。正如他所言,“為人民服務”不僅僅是口號,它是靠一句一句聊出來、一步一步走出來、一件一件干出來的。 從青絲到白發,從“小梁”到“老梁”,梁力權把自己釘在基層,活成了群眾口中的“自家人”。那些田埂上的腳印、調解室的熱茶、警務室的錦旗,都在無聲詮釋著一個道理——守民心,從來不需要驚天動地;把平凡的小事做到極致,最是動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