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借條和欠條有什么不同?我們借款時應該怎么寫呢?” “法官,打官司一定要去法院交材料嗎?我腿腳不好,來回折騰太費勁了。” “大叔,您打開‘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微信小程序,按照提示上傳材料,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立案手續啦。” …… 這一幕幕暖心的交流場景,是連城法院村居法官工作的縮影。 “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機制實施以來,連城法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司法服務為抓手,以基層司法需求為導向,34名法官及法官助理掛鉤全縣248個村居,通過下沉走訪、風險排查、指導調解、法治宣傳等多種方式,將司法服務深度融入基層社會治理全過程、各環節,為轄區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司法服務保障。 指導調解,匯聚基層解紛合力 “感謝法官促成我們和好,我們夫妻倆會好好保管這份《和好書》,努力學會真誠溝通,共同經營好我們的家庭。”4月17日,在村居法官和調解員聯合調解下,溫某和金某簽署了《和好書》,雙方共同承諾互敬互諒、互相扶持,共同為孩子營造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這份《和好書》是連城法院村居法官與基層調解組織聯動解紛的一個生動注腳。 連城法院積極參與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依托“解紛聯盟”、法官工作室等平臺,加強村居法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鎮(村)干部、人民調解員等基層解紛力量聯動,同時建立調解員培訓機制,定期組織開展調解業務培訓和經驗交流活動,幫助調解員厘清矛盾糾紛化解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調解能力水平,切實推動矛盾糾紛源頭化解、就地化解、及時化解。在聯動解紛基礎上,連城法院積極探索將紅色文化、客家文化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元素融入矛盾糾紛防范化解工作中,在姑田鎮、新泉鎮等重點鄉鎮分別設立“龍和調解室”“大榕樹調解室”等特色調解室,將轄區村規民約、客家祖訓、紅色文化等元素融入糾紛調解全過程。 問需走訪,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今年以來,連城法院認真落實龍巖中院《“一村(居)一法官”工作規范(試行)》要求,積極組織村居法官下沉掛鉤村居,問需于民,及時排查村居潛在矛盾和隱患,及時了解特色產業發展需求,及時掌握群眾在司法領域的“急難愁盼”,從“坐堂審案”到“上門問診”,將司法服務延伸至“最后一公里”。 在四堡鎮霧閣村,村居法官就霧閣村古書坊建筑群保護、安全防范等問題與村干部深入交流,提出古跡保護修繕、改造提升建議,并深入雕版印刷制作工坊,向當地群眾普及古建筑保護法律知識,增強公眾參與文化遺產保護的意識。在廟前鎮坪頭村,村居法官走訪臺商企業,了解企業當前在市場拓展、用工管理、政策對接等方面面臨的新挑戰、新需求,解答企業提出的勞動用工、合同簽訂等法律問題,并就如何防范法律風險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 據統計,今年以來,連城法院村居法官入戶走訪450余次,開展入企法治體檢活動15次,為村居及相關行業提供法律意見30條,以實際行動深入踐行“抓前端、治未病”。 精準滴灌,線上線下普法忙 “現在開庭。”伴隨清脆的法槌聲,被告人周某非法占用農用地罪一案在文亨鎮某村公開開庭審理。 2023年8月至12月間,被告人周某為種植農作物,在未取得相關審批手續的情況下,擅自允許某公司員工沈某將連城縣文亨鎮南坑村某山場集體所有的六塊林地用于堆放渣土。經認定,涉案違法占用林地總面積合計9.798畝。考慮到該案在農村具有典型教育意義,連城法院決定將庭審“搬”至案發地,通過“身邊人”“身邊事”“身邊案”進行普法,以“看得見的方式”傳遞生態司法保護力度。庭審后,村居法官就地開展以案釋法活動,進一步深化群眾對失火罪、非法采礦、非法占用農用地等多發破壞生態環境犯罪的認識。 普法工作不能“大水漫灌”,而是要“精準滴灌”。為進一步提升轄區群眾法治意識,增強普法工作精準性,今年以來,連城法院結合群眾所需,深化“村居法官說案例”工作。該院建立“法潤蓮鄉普法驛站”等普法場所,選取鄉村多發易發矛盾糾紛開展巡回審判;在各村居張貼村居法官說案例海報,通過官微“村居法官說案例”專欄發布典型案例;持續開展“司法服務一小時”“圩天群眾接待日”活動,針對留守老人、婦女兒童等群體,在村居開展防詐騙、反家暴專題普法宣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