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兄弟為一條6米水溝起紛爭,司法所聯動多方打開心結—— 從“反目”到“護溝”的和解密碼 暮春的閩西山區煙雨朦朧,上杭縣下都鎮和睦村的土磚房在煙雨中若隱若現。檐角下,一簇簇潔白的蜜柚花簌簌墜落,順著青石板縫隙間的排水溝蜿蜒流淌……這本是暮春時節最尋常的景致,誰也不曾想到,在今年3月的一天,同宗堂兄弟劉某生與劉某漢因排水溝存廢問題幾近反目,拳頭與鋤頭相向的爭執聲,驚飛了屋檐下筑巢的春燕……隨后,在上杭縣司法局下都司法所的組織下,一場多方聯合調解行動迅速展開。 水溝存廢 讓同宗兄弟反目 “這水溝是光緒年間分家協議里寫明的‘眾產’,憑啥說填就填?我新屋的地基就指望這溝排水,封了讓雨水倒灌進屋嗎?”“這水溝一到下雨天就溢出來,水全部漫進我家,把墻根滲透,影響我家的居住安全,你負得了責嗎?”糾紛現場,劉某漢抖動著泛黃的分家協議,劉某生則舉著宅基地規劃圖,兩個人吵得脖頸青筋暴起,排水溝上空彌漫的不僅是艾草焚燒的輕煙,更籠罩著傳統宗族倫理與現代生活需求的激烈碰撞。 當天上午11時許,村調解員趕到時,溝邊泥地上已散落著折斷的鋤柄。圍觀的村民低聲議論:“這溝從清朝時期用到現在,哪能說填就填?”“漢哥家墻根返潮,雨季進水也是事實……”眼見矛盾愈演愈烈,村調解員在烈日下調解3小時未果。隨后,村調解員從褪色的藍布挎包里掏出一本卷邊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登記表,記錄下此糾紛……當日下午3時20分,他頂著曬得發白的日頭邁進下都司法所,向正在整理卷宗的所長陳家煌報告糾紛的情況。 聯合調解 讓回憶開口說話 次日上午8時,陳家煌等調解小組成員,帶著調解手冊和無人機抵達和睦村。無人機掠過斑駁的土磚墻,鏡頭精準鎖定在兩戶民居夾縫間的排水溝。這條僅6米長的溝渠,宛如一條灰青色的絲線,在青苔覆蓋的磚石間曲折穿行。溝壁上深淺不一的水漬,記錄著無數個雨季的沖刷。自然資源所工作人員小王指著航拍圖解釋:“溝體80%在村集體用地紅線內,但東頭2米確實挨著劉某漢家墻基。”調解員小徐同步調出土地確權檔案,泛黃圖紙上用紅筆圈出排水溝權屬邊界。光緒年間的分家協議、1992年土地詳查圖、無人機航拍圖三者疊加,形成完整的證據鏈。“從法律層面看,這溝屬于公共設施,但劉某漢家墻基受損也是客觀事實。”陳家煌一邊現場普法,一邊在本子上記錄著關鍵信息,思考著可行的解決方案…… 面對劉某生與劉某漢白天均外出采茶、晚上才回家的情況,當晚,陳家煌帶著土地檔案敲響兩個堂兄弟的叔公劉某壽的家門:“叔公,劉家兄弟的排水溝糾紛還得您出面調和。”等采茶歸來的劉某生、劉某漢落座,劉某壽已煨好茶葉,茶香氤氳中,叔公利落地擺開3個茶杯,茶湯傾入時蕩開琥珀色的漣漪:“先喝茶,這茶最能壓心火。”茶香在梁柱間繚繞,劉某壽將族譜和《劉氏互助簿》在八仙桌上攤開,泛黃的紙頁在燈光下微微發亮。劉某壽突然指著互助簿上1987年的記錄:“阿漢,當年你爹蓋房,阿生他爸帶20多人冒雨疏通水溝,這紙頁上還沾著泥呢!”說著,他又翻開老相冊,泛黃的照片里,兩個孩童在水溝邊嬉戲玩耍。劉某生和劉某漢看著照片,神情逐漸緩和,茶香混著童年回憶,悄然漫過凝滯的空氣。 釋法說理 從爭執走向和睦 八仙桌上,“敦親睦鄰”祖訓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傳冊在八仙桌上互相映照。陳家煌逐字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296條:“不動產權利人因用水、排水、通行、鋪設管線等利用相鄰不動產的,應當盡量避免對相鄰的不動產權利人造成損害。” 劉某壽則指著宗祠楹聯道:“咱村原名禾石逕,1986年更名和睦村,按老祖宗的規矩,哪能讓一條水溝斷了兄弟情?”見兩個堂兄弟因劉某壽的話有所動容,調解員趁熱打鐵,提出調解方案,并撿起旁邊的黑炭,立即在地上畫出水溝的示意圖,將明溝改為暗溝,鋪設一條直徑90公分的暗管。方案還創新設立“兄弟護溝日”,每月16日由兩家人共同清理水溝。 不久,暮色降臨,客家山歌《月光光》的調子從果園深處飄來,與暗管里潺潺水聲應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