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藍”呵護“生態綠” ——莆田市秀嶼區檢察院探索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機制 莆田秀嶼所在,三灣交匯,地少而海闊。2800平方公里海域上,186個大小島嶼星羅棋布,243公里岸線綿延,碧海銀灘,藍色生機涌動。 近年來,莆田市秀嶼區檢察院在全市率先探索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機制,運用生態檢察、公益訴訟檢察等職能,通過適用認購海洋碳匯的方式開展海洋生態替代性修復,推動秀嶼區藍碳生態資源從“沉睡資產”變為“活力資本”,以司法力量守護碧海藍天。 碳匯補償 修復生態 藍碳,即海洋碳匯。藍碳生態產品是指通過量化紅樹林、鹽沼、海草床等海洋生態系統的固碳效益,用于碳交易或生態補償。 秀嶼區海洋資源、碳匯資源豐富,具有明顯的產業優勢和發展前景,在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探索“司法+碳匯”工作機制等方面大有可為。2022年起,秀嶼區檢察院立足轄區漁業資源大區的特點,在全市率先引入“生態司法+藍碳修復”模式,探索在環境資源類案件中,通過“認購碳匯”等形式補償當事人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損害。 “我們在辦理各類破壞海洋環境案件時,發現生態修復很難直接實現,而增殖放流、復植補綠等傳統替代性修復方式又受季節氣候、水域環境、投放品種等因素影響,效果難以預測,后期維護、評估難,因而無法大范圍推廣應用。”秀嶼區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蔡宇翔說。 依托專業第三方,秀嶼區檢察院牽頭各涉海部門展開多次調研、論證,認為認購碳匯進行替代性修復是實施過程最直接、形式最靈活、效果最直觀的選項。“當事人繳納生態損害賠償金用于認購藍碳生態產品,通過促進開展更全面有效的環境治理項目,以達到生態修復目的。”蔡宇翔說。 2022年,秀嶼區檢察院與法院、公安、駐地海警機構等單位共同會簽《關于在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開展生態修復適用海洋碳匯賠償機制的工作指引(試行)》,形成部門間橫向聯系網絡,進一步健全“三灣”海域生態環境資源整合治理體系,形成“藍色守護”合力。 “‘司法+碳匯’豐富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責任的履行方式,讓生態‘破壞者’成為環境‘修復者’。”蔡宇翔說。 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秀嶼區檢察院已引導非法捕撈、非法采礦等案件12件16人認購碳匯20638.36噸,金額合計約30萬元,交易量居全市第一。 碳匯活水 惠及漁民 伏季休漁期,心存僥幸的漁民老于雇了9名船員,在閩中海域周邊進行底拖網捕撈作業,非法獲得9000多公斤的14類漁獲,價值10萬元。去年,老于因涉嫌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提起公訴。 案發后,老于自愿分期繳納生態修復補償金,其中部分用于認購藍碳生態產品,以此替代履行生態修復責任,補償其造成的海洋生物資源相關損害。 違法者在碳匯補償、生態補救的同時,一批海島漁民因此受益。 “村里養殖海帶已有很長時間了,‘碳匯補償’機制落地后,這幾年村里陸陸續續多了不少額外收入。”秀嶼區南日鎮云萬村黨支部書記林秀清說。 2022年9月,南日鎮云萬村、巖下村與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共同簽訂全國首單村集體海洋碳匯交易合同,實現碳匯司法公益補償的同時,43萬元收入全額入賬村集體賬戶。 藍碳資源分布、來源廣,如何展開核算評估?秀嶼區依托自然資源部藍碳研究機構、廈門產權交易中心,將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建立統一測算標準、定價機制、交易模式,因地制宜開發藍碳生態產品,推動碳匯交易常態化,實現生態效益的疊加。 此次漁民老于支付的用于購買首筆1666.67噸碳匯的2萬元認購款也匯入云萬村的村集體“錢袋”。“所有的碳匯交易收入,我們都將用于本村鄉村振興項目投入,提升基礎建設、人居環境,回饋村里。”林秀清說。 南日島是我省第一離岸大島,島上以海帶、龍須菜養殖為主,其中云萬村、巖下村養殖規模最大,兩村海帶養殖面積共計1.8萬余畝,每年可產生碳匯4萬多噸。 這幾年,秀嶼區檢察院以云萬村、巖下村為試點,引導當事方將一部分認購資金用于向村集體購買碳匯,助力民生工程、漁村振興,實現“藍碳保護”與“藍礦變現”的雙向奔赴。 司法護航 永續發展 秀嶼區檢察院探索的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之路,成功構建了“生態破壞—司法追責—碳匯補償—資金反哺—環境治理與民生改善”的完整閉環。通過認購碳匯這一創新支點,司法力量有效破解了“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傳統困局,將生態損害賠償責任的履行過程,轉化為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惠民的資本動能。 生態修復資金通過碳匯交易精準注入村集體,專項用于海岸線維護、紅樹林補種、海草床修復、養殖設施生態化升級、漁民轉產轉業技能培訓等環境治理與民生項目,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三贏”。村民從生態保護的旁觀者轉變為積極參與者和直接受益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碧海銀灘也是金灘銀灣”的理念在海島深入人心,社區共治共享的生態保護內生動力被有效激活。檢察官深入海島,查看紅樹林長勢、調研鮑魚養殖現狀的身影,正是“司法為民”“守護蔚藍”宗旨的生動實踐。 秀嶼區檢察院檢察長吳曉丹表示:“我們將持續深化‘生態司法+碳匯補償機制’創新實踐,不斷拓展藍碳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新模式、新路徑,精心打磨可復制、可推廣的司法生態修復‘秀嶼樣板’,為筑牢綠水青山法治屏障貢獻堅實的檢察力量!” 當莊嚴的“司法藍”融入遼闊的“生態藍”,秀嶼的海天之間不僅涌動著磅礴生機,更流淌著法治護航下永續發展的希望之光。從喚醒沉睡的藍碳資源到惠及萬千漁民,司法力量正以創新之筆,在這片蔚藍畫卷上,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嶄新篇章。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