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晚的夜一直就不黑,好像2004年底的那個冬夜,天空綴滿了米粒雪,偶有一束光照射,慘白慘白的,在寧化石壁的原野上,隨嗩吶聲聲,分外感傷。 我認識水哥,還要比2004年的冬夜早上兩年。已是年關,剛參加工作四個月的我,接到前往寧化采訪老典型谷文昌事跡的任務。 水哥名為羅旺水,時任寧化縣委報道組組長。個頭小,聲音可不小,笑起來十分爽朗,未見其人先聞其聲。 谷文昌早年下放寧化禾口公社紅旗大隊(今為石壁鎮石碧村),作為指揮長,帶領當地老百姓修建了隆壁水庫,讓田地有了灌溉、人畜有了水飲,人們稱他“老谷”“谷滿倉”。 水哥帶我跑遍石碧的山山水水,探尋谷文昌留下的點點滴滴。憶往昔,老谷當年的同事、房東孩子、老村干等,言語中只有一個中心:交口稱贊。臨近春節,冬雨混濁了原野山鄉,老百姓的記憶卻十分溫暖。 一個星期的采寫,羅組長變成“水哥”,一喊喊了二十三年。 要說跟水哥的緣分也是十分難得。一來我駐站三明,寧化作為三明的大縣,前往采訪的機會不少。二來老家毗連寧化,文化相同語言相通,十分親切。三來水哥人生閱歷十分豐富,當過教師、進過報道組、服務過縣委領導、主政過鄉鎮,卻對我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十分關照。 雖然有12個縣市區要跑,也與許多報道組的同事們成為好友,但有緣的人總是會不斷重逢。 2004年冬天,我與水哥又合作做了一篇典型報道。某一天,水哥陪同縣委宣傳部領導來記者站提供了一條線索:深秋時節,石碧村黨支部書記張仁和在村道施工現場意外殉職。張仁和任村支書12年,辦了實事,群眾認可。他殉職后,村民自發守靈,出殯當天,有人哭喊、有人跪別,送葬的隊伍綿延數里。 記者站全員出動赴寧化采訪。我跟水哥配合十分順暢。前后兩次共十幾天的采訪,數十人在采訪本上留下張仁和的許多人生側面。結合照片和出殯的影像資料,我沉浸式地走進了張仁和短短38年的精彩人生。 在石碧村采訪期間,淅淅瀝瀝的冬雨夾雜著米粒雪,落在屋瓦上噼里啪啦,這有聲的吶喊卻營造出無聲的悲傷。水哥眼眶紅了、落淚了,我亦心有戚戚焉。 除了通訊外,據此我還作了一篇手記,多年后,水哥依然會用客家鄉音濃重的普通話背誦手記的開篇段落:福建極少下雪,冬天很少見雨。去年12月29日和今年1月10日,記者先后兩次前往寧化采訪張仁和事跡,雨雪都不期而至——先是淅淅瀝瀝,爾后洋洋灑灑。難道天公也在為張仁和的離去而悲戚? 駐站三年多,和水哥相互配合,做了兩個人物典型和許多次至今印象深刻的采訪。比如在鳳凰山麓尋訪到年逾九十的失散老紅軍,聽他講述長征途中的血雨腥風,講述每一里路就有一位客家子弟倒下的悲壯。 人在事中交,事中方見人。水哥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已是縣委報道組一員,是黨報的老通訊員,新聞宣傳經驗豐富,文字功底扎實。幾年下來,給我不少啟發。特別是作為一名記者,與人交往的能力和社會認知能力十分重要,這一點恰恰是我的不足和水哥的長處。 2006年1月,我駐站結束調回福州后,與水哥聯系漸少。但一年一度的全省通訊員大會,必是一場久別重逢的歡愉。有一年,水哥和我都意猶未盡,拉上三明幾個報道組的同事半夜直奔我家,單身漢的家里叮當作響,但不妨礙我們就著榨菜、花生清空老家帶來的所有客家米酒。晨曦已現,眾人各踞沙發一角,已然不知今夕何夕。 又經五年,我二進三明。水哥依然據守寧化縣委報道組(新聞中心)。聽說“胡漢三又回來了”,急哄哄來電,電話里的笑聲相距好幾百里都按不住地傳到隔壁辦公室。 水哥熱切地邀我去寧化采訪,不斷推薦寧化的風物人情,滿腔熱忱地帶我東奔西走,一如剛認識的十年前。他說我是了解寧化的,就像他一樣了解。其實,幾十年如一日,對家鄉的山山水水充滿赤子之情的他,豈是我一個輕描淡寫走過幾個村居做過幾個采訪的外來者所能相提并論的? 重回三明駐站的六年時光,因為崗位變化任務繁重,和水哥的交往,更多是情誼表達,匆匆往來,但無論多忙多累,總要坐一小會來一大碗。 時光不經用,轉眼又已回榕八年。 6月21日晚上7時許,報道組老友才恒發來信息:羅組走了。 我十分震驚,操起電話就打了過去。原來水哥四年前已患肺癌,卻瞞著朋友們。 回頭想想,事情并非無跡可尋。四年前,水哥到福州看病。我無意中得知,說要去看他,他說不用,只是胃出血,已出院回寧化。大概兩年多前,有一次到寧化,水哥聞訊而來。找出年輕時的大碗非要年輕一回,說:“本來不能飲的,但你來,一定要。” 臺風天的夜色十分明亮,云朵忽來忽往,不可捉摸。才恒怪水哥兒子為何不早說,連見最后一面的機會都沒有。我也深感遺憾。水哥兒子回:“我爸一輩子要強,不想讓大家知道患病一事。” 水哥生于上世紀60年代初,千辛萬苦考上師范跳出農門。命運的齒輪把他推上過許多重要崗位,但他依然保持農家子弟的質樸、率真和一份驕傲,即使面對死亡,也擁有鉆石般的硬度。 水哥悄無聲息地走了,走之前一周,還在老家寧化河龍的山水間賞荷、問稻。過去這幾年,春花、夏月、秋果、冬雪,水哥序時而動,他一遍遍撫摸故鄉的田野、山頭、小河、老屋,他給禾苗留影,他給小雞小鴨留影,他給朝陽和晚霞留影,他無數次把兩個年幼孫子的笑容定格在永遠的時光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