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法院創新家事審判“1234”工作模式—— 解鎖家庭“和”字密碼 “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俗語道出了家庭糾紛的復雜。家庭作為社會的微單元,家事審判不僅是法律條文的適用,更承載著修復情感紐帶、守護倫理根基的民生重任。 近年來,莆田市秀嶼區人民法院立足區域實際,秉持“以調促判、法潤萬家”理念,將家事審判工作作為司法為民重要抓手,創新構建“1234”工作模式,以“聯”破難題,以“調”化積怨,以“宣”育新風,以“護”保安寧,在維護家庭與社會穩定的征程中,書寫著有溫度的司法答卷。2024年以來,秀嶼法院共受理家事糾紛1714件,審結1713件,99.94%的結案率背后,是司法智慧在萬家燈火中的溫暖實踐。 一網聯動 延伸司法守護 在傳統家事糾紛解決模式中,“單打獨斗”的治理困境常讓矛盾化解陷入僵局。秀嶼法院敏銳洞察到這一痛點,依托 “全市一張圖”的治理框架,構建以“法院+”協同治理為核心的工作體系,將司法保護的觸角延伸至社會末梢,織密家事司法守護網。 “法院+檢察院”,為困難群體撐起維權晴空。秀嶼法院深化法檢協作,與區檢察院簽署《攜手幫扶弱勢群體,共商支持起訴機制》倡議書,針對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群體,依法支持起訴維權20余件,幫助39名群眾追索贍養費、撫養費、賠償金等37.94萬元,讓公平正義觸手可及。 “法院+婦聯”,為未成年人成長護航掌舵。秀嶼法院與區婦聯共同簽署《關于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開展家庭教育指導一站式服務工作的合作備忘錄》,為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提供規范指引。同時,聚焦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與成長環境,督促監護人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凝聚家庭保護合力,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在辦理張某(女)與朱某(男)離婚糾紛案中,該院在全面查清案件事實的基礎上,聯合秀嶼區婦聯、東嶠鎮政府、東嶠鎮阿豹調解室等進行調解,從雙方對兒子的關愛中尋找突破口,以探望權為紐帶緩和雙方矛盾,最終圓滿化解糾紛。 “法院+學校”,讓法治種子在青春土壤扎根。秀嶼法院深化校院合作,堅持“走出去+請進來”雙向發力,讓法治教育滋養青春成長。該院選派6名業務骨干擔任轄區中小學法治副校長、法治輔導員,開展“開學第一課”“法林青述”宣講團送法進校園等活動,播撒法治種子;開展法院開放日、模擬法庭、我是小法官等活動,邀請學生走進法院,沉浸式感受司法氛圍,厚植青少年法治信仰。 雙輪驅動 深耕源頭治理 真正的治理智慧,在于將矛盾化解在未發之時。秀嶼法院以調解平臺、駐村法庭為雙引擎,推動家事矛盾“止于未發、化于萌芽”,從源頭減少家庭矛盾糾紛發生。 秀嶼法院通過調解平臺,三級聯調構建“過濾網”,建立村居(社區)、鄉鎮(街道)調解中心、人民法庭三級聯動調解機制,法官、人民調解員、基層干部協同發力,將法律原則與鄉規民約、道德情理相融合,做細當事人思想工作,引導當事人合理合法解決矛盾糾紛,力促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弭在萌芽狀態。今年以來,家事糾紛案件數量同比下降21.49%,有效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駐村法庭則讓司法服務突破空間限制,實現“零距離”觸達。該院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動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常態化下沉一線,在村頭巷尾的普法宣講中傳遞規則意識,在“背對背”調解中疏導對抗情緒,在鄉賢參與的協商中凝聚共識。該院常態化開展巡回審判17場,將庭審現場轉化為法治教育課堂,將專業的司法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打通司法為民“最后一公里”。 三步遞進 浸潤文明新風 “我們創新普法模式,以‘三步走’策略,讓法治觀念如春風化雨,滋養民心,引領風尚,繪就文明和諧新圖景。”秀嶼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 第一步,創作本土化情景劇。秀嶼法院聯合區級相關單位,深挖本土文化,以抵制高價彩禮、倡導文明婚俗為主題,精心打造《婚嫁新風吹萬家》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情景劇,通過方言演繹、鄉情共鳴,讓法治教育“聽得懂、記得住、傳得開”。 第二步,選取案例精準剖析。秀嶼法院活用官方微信、微博、網站等平臺,將真實案例轉化為普法教材,針對婚姻家庭關系、婚約財產糾紛等群眾關切的熱點難點問題,發布相關案例宣傳10余篇,累計閱讀量超2.7萬次,持續增強群眾法治意識和維權能力。 第三步,發揮榜樣引領效應。秀嶼法院發揮湄洲島低聘金示范效應,助推婚嫁新風落地。大力宣傳“最美家庭”等先進典型事跡,讓法治精神與優良家風交融互促,引領婚嫁新風尚和家庭文明建設,讓文明新風吹遍萬家。 四位一體 維護家宅安寧 面對家庭暴力這一社會頑疾,秀嶼法院堅持“零容忍”態度,構建“三快一預防”的“四位一體”防護體系,堅決向家暴說“不”。 快立快審快執,高效處置。秀嶼法院認真貫徹實施反家庭暴力法,對涉家暴案件開通綠色通道,方便當事人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受理立案后,迅速排期開庭、查明事實、作出裁定,依法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9份,平均審理周期縮至4.44天,做到快立案、快審理、快執行,確保當事人得到及時有效的司法救濟。 強化預防宣傳,凝聚共識。秀嶼法院充分發揮司法典型案例的引導、規范、預防與教育功能,聯合區婦聯、民政局、公安分局等單位,開展反家暴普法宣傳活動3場,采取以案釋法、提供法律咨詢、發放宣傳手冊等多元普法形式,推動全社會增強反家暴意識,守護家庭安寧底線。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