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護千年海絲文脈 ——泉州鯉城法院打造文化遺產保護“法治樣本” 海絲古城,潮涌千年。在曾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的泉州,22處世界文化遺產點星羅棋布,千年海絲遺存無聲訴說著文明交融的輝煌過往。穿越浩瀚時光,如何守護這些不可再生的文化瑰寶,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持久光彩? 近年來,泉州市鯉城區人民法院以高度的歷史自覺和司法擔當,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文化遺產司法保護之路,用法治力量精心守護著這座古城的“根”與“魂”。 法槌鏗鏘 筑牢安全屏障 一磚一瓦盡歷史,一街一巷皆故事。在泉州,文化遺產與市井生活交融共生。守護這份珍貴的“煙火氣”,離不開堅實的司法后盾。 南安市某窯址是文物保護單位。2023年7月,劉某某在清理該窯址因臺風造成山體滑坡沖積的樹木、泥土時,發現并私自占有兩件被雨水沖刷裸露的宋代瓷器。經鑒定,均為一般文物。鯉城法院經審理認定,劉某某行為構成盜竊罪,鑒于其認罪認罰且文物被追回,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并處相應罰金。 一紙判決,彰顯了鯉城法院打擊涉文物犯罪、捍衛文化遺產的決心。 文物安全是文化遺產保護的紅線、底線和生命線。打擊犯罪、震懾不法,是司法守護的首要之責。 2020年4月,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導支持下,鯉城法院創新設立“海絲史跡保護巡回法庭”,集中管轄泉州市22處世界文化遺產點的刑事、民事、行政及執行案件,并于2022年6月起進一步集中管轄全市涉文化遺產刑事案件。 “我們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突出打擊重點,依法從重從快懲處涉文化遺產犯罪,以強大威懾力遏制犯罪苗頭。”海絲史跡保護巡回法庭負責人郭昕婕說。據統計,自2022年1月以來,該院已審結全市涉文化遺產、文物保護單位、歷史文化街區及建筑等案件41件,其中刑事案件18件。 一次次莊嚴的法槌起落,為千年遺珍構筑起堅固的司法安全屏障。 精準施策 煥活古韻新生 文化遺產的保護,遠不止于防盜防破壞。如何在定分止爭間,讓古建筑、古街區承載的歷史風貌、文化內涵和情感記憶得以活態傳承?這考驗著司法的智慧與溫度。 鯉城法院在處理涉及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建筑的房屋租賃、物權保護、繼承析產等糾紛時,始終堅持“保護優先”原則,力求在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與保障歷史文化風貌完整傳承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 在潘某訴某古城公司、某建筑公司返還原物糾紛案中,古厝的珍貴門窗構件在修繕過程中丟失,承辦法官沒有簡單一判了之,而是多次組織調解,最終成功幫助產權人追回了丟失的構件,解決了糾紛。事后,產權人將該門窗構件捐獻給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讓更多人得以欣賞到閩南建筑的美。 涉臺文物,是兩岸同宗同源的歷史見證,更是維系血脈親情的無形紐帶。守護涉臺文物,人民法院肩負著特殊使命。 位于鯉城區草埔尾的市級文保單位洪氏大宗祠,便是閩臺共建重要物證的涉臺文物。該宗祠由閩臺洪氏宗親共同捐資興建,后因實際管理人洪某杰等人拒絕開放并排除其他宗親使用,引發訴訟。 鯉城法院經審理,認定宗祠為閩臺洪氏宗親共同財產,判決洪某杰等人搬出宗祠,恢復宗祠作為宗親尋根問祖、深化交流的公益平臺屬性。判決生效后,經該院周密部署并聯動多部門執行,于2024年6月全部執行到位,有力保護了涉臺文物,維系兩岸血脈親情。 對于承載著無數僑胞鄉愁記憶的涉僑遺存,鯉城法院同樣傾注心力。該院聯合區僑聯出臺實施意見,聘任12名熟悉僑情的特邀調解員,實現涉僑糾紛多元化解網絡街道全覆蓋。在涉僑案件中,依法認定華僑產權,做實做細調解工作,以法治溫情守護那份跨越山海的家園記憶。 正是在一次次精準的司法實踐中,古城泉州的文化遺產得以“見人見物見生活,有血有肉有靈魂”。 聯動聚力 賡續一脈文華 “民間文藝作品有哪些權利?”“祖輩傳下來的有版權嗎?”4月21日,在鯉城法院舉辦的“法潤鯉韻 古藝新生”民間文藝司法保護座談會上,福建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院長張弘、泉州中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洪潁雅、12位民間文學藝術界精英共聚一堂,探索民間文藝保護新路徑。 這場思想碰撞,正是鯉城法院凝聚多元合力守護文化遺產的生動縮影。 文化遺產保護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法院一家之力遠遠不夠。鯉城法院不僅“請進來”集智,還主動“走出去”架橋,構建協同共治的長效機制。 該院充分運用聯動機制,強化與文旅部門、文保單位的互動交流,提升文化遺產保護實效;拓寬多元解紛網絡,聯動多方力量建立涉文旅產業、涉華僑歷史遺存保護的解紛機制;強化與主管部門、執法部門的協同配合,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筑牢法治根基。 厚植全民保護理念,才是長遠之計。鯉城法院持續拓展全國法院首家“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展館”功能,打造法治宣傳的前沿陣地。通過舉辦專場研學、講述文物普法故事、借助媒體平臺推送典型案例,建立“以案釋法”長效機制,文化遺產法治保護的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在核心的世遺保護之外,該院還設立“古城旅游巡回法庭”,就地化解涉及西街、中山路等文化旅游街區的相關糾紛。針對旅游糾紛多數為小額糾紛的特點,開展聯動聯調機制,通過信息共享、協同處置等方式,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前端,讓游客舒心暢游,助文旅產業穩健前行。 開元寺、老君巖造像、九日山祈風石刻……放眼刺桐城,燦然可觀的文物古跡與豐富多樣的文化遺產不僅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更鐫刻著鯉城法院以司法之力守護民族文化瑰寶的堅實足跡。 鯉城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文化遺產司法保護任重道遠。該院將秉持初心,以公正審判定分止爭,以聯動協作凝聚合力,以普法宣傳厚植理念,讓古城泉州的歷史記憶在新時代的法治保障下綿延流淌,綻放更加璀璨的時代華光。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