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海之上,云影是流動的地圖。一群銀白的身影正循著光斑的軌跡游弋,那是丁香魚。 丁香魚體圓狀而側(cè)扁,體長不過2至3.5厘米;背部青綠色,腹部銀白色;眼大,吻圓突;無側(cè)線,無棱鱗。它的身世十分詭秘,人們猜測它是一種長不大的海洋生物。丁香魚學名日本鳀,是日本鳀的幼體魚苗,剛孵化不久,因時間短促,還沒來得及長成鳀魚的樣子,看上去尚缺少“五臟”。丁香魚,因產(chǎn)地、季節(jié)不同,叫法迥異,主要有“河仔”“白燦”“抽條”“離水爛”等別稱,其個體雖小,潔白如雪,但聞之似丁香花味,鮮嫩可口,又因其體形酷似漁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魚”。閩南一帶稱之“饒仔”,舟山群島一帶則稱其為“海蜒”,有的地方叫之“小銀魚”,這些名字自然都不如丁香恰當。晚清著名學者郭伯蒼的《海錯百一錄》中有一段非常有意思的詳細記載:“榕城呼童子之無用為丁香,言其越大越不值錢也。”這里說的丁香就是丁香魚。書中還說:“食者愈小愈貴,愈大愈賤,白者味遜,微黃綠眼紅腹者勝。”可見真正的丁香魚是以小為貴的。《中國土產(chǎn)綜覽》中也介紹了丁香魚,“作食品口味好,彩眼丁香可作請客下茶之用。” 丁香魚是海的精靈,天生帶著流浪的基因。春季水溫回升時,它們沿海岸北上,追逐漸暖的潮水;秋季寒意漸濃,又順著海流南下,像一群遵循季節(jié)密碼的旅人。這種遷徙習性,讓它們與云影結(jié)下不解之緣,云飄向哪里,它們便游向哪里。 在閩江入海口的定海灣,海水與江水在此交融,咸淡相宜的水域成了丁香魚的天堂。這里出產(chǎn)的丁香魚色澤銀白、肉質(zhì)甜嫩,因久負盛名,2010年被列入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chǎn)品。當?shù)乩蠞O民說,清明到立夏是捕撈丁香魚的黃金時節(jié),此時的魚群最是玲瓏,“光滑美麗的身軀,精致細嫩,皮輕輕一碰就會開裂”,而夏至過后,它們便逐漸變粗,正如俗語所言“丁香養(yǎng)大不值錢”,這份對時令的嚴苛堅守,倒像是海賦予的浪漫偏執(zhí)。 捕撈丁香魚是一場與自然的默契共舞。經(jīng)驗豐富的船老大站在船頭,盯著海面云影的變幻,指揮眾人將大拉網(wǎng)撒入預定水域。岸上兩人分執(zhí)網(wǎng)端,如拉弓般緩緩收縮,漁網(wǎng)在水中形成銀色的包圍圈,隨著云影的移動,漸漸攏住那群追光的小魚。當漁網(wǎng)拉上岸,萬千尾丁香魚在網(wǎng)中跳躍。 福州人對丁香魚的偏愛,藏在立夏節(jié)氣的“鼎邊糊”里。新磨的米漿在鐵鍋邊緣燙成薄餅,若撒上幾尾新鮮丁香魚,熱油一激,那股混合著海洋與米香的氣息便撲鼻而來,勾得人垂涎欲滴。更妙的是干制后的丁香魚,經(jīng)“三浮二沉”的沸水蒸煮,再攤在竹匾上晾曬,成品晶瑩剔透,似白玉雕琢。日本人用它煮粥,臺灣同胞拿它佐茶,而在僑胞口中,它還有個溫柔的別名:“思鄉(xiāng)魚”,取“叮記故鄉(xiāng)”之意,小小身軀里,竟藏著天涯游子的鄉(xiāng)愁。 別瞧丁香魚個頭小,滋味與養(yǎng)分卻不輸大魚。它蛋白質(zhì)含量極高,整條可食,無論是泡湯、炒蛋還是拌涼菜,都能以鮮美的本味點亮餐桌。民間還說它有防癌、延緩衰老的功效,甚至能入藥治療慢性腸炎。 如今,定海灣的丁香魚干遠銷海外,成為饋贈親友的佳品。當僑胞們把曬干的魚干分送給異國的同鄉(xiāng),那銀白的魚身便成了流動的鄉(xiāng)音。而在漁村的小作坊里,老匠人仍守著傳統(tǒng)手藝,用大笊籬在沸水中翻動丁香魚,講究“熱得均勻卻不斷裂”,這份對細節(jié)的執(zhí)著,恰似丁香魚對云影的追隨,在時光里釀成了不變的味道。 淺海之上,云影依舊漂移。當初夏的海風吹來,你會想起,在某片海域,有一群銀白的生命,正循著云的影子,游向歲月深處的溫柔鄉(xiāng)。 初夏時節(jié),當你來到海邊古城、漁島鄉(xiāng)村,撲鼻而來的魚香,那準是丁香魚的香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wǎng)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quán)威的法律門戶網(wǎng)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quán)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