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 ——漳州薌城打造“蒲公英+基地·三育”青少年普法工作品牌 青少年正處于三觀塑造的關鍵期,如何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方式播撒法治種子?漳州市薌城區始終將“扣好人生第一粒法治扣子”視作關鍵命題,并用實踐給出答案:以“與法同行護‘未’成長”三育融合品牌為支點,依托多方力量組成的“蒲公英”普法隊伍專業力量,讓法治教育從“紙上條文”變成“身邊體驗”。 薌城區司法局攜手檢察院、教育局等單位,在薌城金峰實驗小學成立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這個創新平臺打破校內校外邊界,融合法育、德育與心育資源,通過建立聯動機制,讓青少年在“沉浸式”活動中感受法治力量,為護航青少年健康成長,架起一座穩穩當當的“法治橋梁”。 法育潤苗 讓條文成“可觸摸的成長課” “小朋友們,知道什么是校園欺凌嗎?遇到這種情況該怎么保護自己呢?”近日,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內,一場特別的法治課正在進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條文為核心,通過身邊真實案例、趣味動畫短片、互動問答等方式,為孩子們生動講解“如何遠離侵害”“遇到侵害怎么辦”等關鍵問題。 “原來奶茶粉、彩虹糖可能是毒品偽裝!陌生人的零食可不能隨便收。”聽完“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對新型毒品偽裝手段和危害的剖析,孩子們紛紛發出驚嘆。不同于傳統的照本宣科,“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還緊扣當下社會熱點,對網絡謠言、校園霸凌、新型毒品等與青少年相關的法律風險逐一拆解科普。 為讓普法隊伍更專業,薌城區創新構建“三育融合+多元聯動”模式,將法治教育、心理輔導、道德滋養有機融入隊伍建設,組建起“蒲公英+檢察官”“蒲公英+法治輔導員”“蒲公英+大學生宣講隊”“蒲公英+紅領巾講解團”4支特色隊伍,依托教育基地,常態化開展法治講座、家庭教育指導、心理疏導等“法護成長”系列活動。 其中的“蒲公英+紅領巾講解團”——小講解員們從少先隊員中選拔產生,在準備講稿、講述故事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鍛煉了表達能力,更在反復研讀法律知識、揣摩案例細節過程中,對法治精神有了更深刻的體悟。 2024年以來,薌城區司法局組織“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開展30余場“送法進校園”活動,發放法治宣傳資料4000余份,覆蓋普法對象2000余人。 德育培基 用實踐筑“能扎根的價值觀” 互聯網浪潮奔涌的時代,信息洪流裹挾各式觀念撲面而來,青少年稍不留意,便可能被錯誤觀念帶偏人生航向。怎樣用德育為孩子們把穩人生航向,培育正向價值觀?這成了薌城區教育工作者常琢磨的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除了常規的理論講授外,薌城區更以多樣化實踐活動帶領孩子們體悟德育。今年3月的“學雷鋒月”,薌城區組織“蒲公英”隊伍,在區內中小學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孩子們在實踐中感悟雷鋒精神,也在親力親為中掂量出德育的分量。 通北中心小學少先隊聯合寶珠園社區開展慰問活動,少先隊員攥著用零花錢買的慰問品走進社區,給孤寡老人掃屋子、送祝福;天寶中心小學的學生扛著清潔工具走進老年活動中心,將角落的灰塵一一掃走…… “通過這些實踐活動,我們感受到幫助他人、實現自我價值的快樂。我們做著和書里寫的、電視里演的那些榜樣做過的事,心里頭暖烘烘的。”這樣的改變,正是教育者最期待的答案——當德育從說教變成體驗,當道理從書本走進生活,正確的價值觀便在孩子們的心田悄然生長。 “讓孩子們親身去做,才能真正明白德育的意思。”參與活動的“蒲公英”志愿者說,一點一滴的實踐中,正確的價值觀念、道德規范、行為準則,慢慢就住進了心里。 心育領航 以溫情照“可回頭的少年路” 除了面向全體青少年的常態化普法教育,如何為那些一時誤入歧途的未成年人撐起“矯治之傘”,同樣是薌城區法治護航成長的重要任務。當地創新構建起“檢察官+司法社工+心理專家”三方協同跟蹤幫教機制,并邀請“蒲公英”普法志愿者加入其中。 近日,一場以“薌約明天,未愛守護”為主題的特色幫教活動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舉行。 活動中,心理咨詢師以小游戲破冰,拉近了“蒲公英”志愿者、檢察官、社工老師與幫教對象的距離,原本有些拘謹的氛圍逐漸寬松,幫教對象開始主動參與互動。隨后展開的法治微電影觀影環節,讓幫教對象對法律的威嚴有了更直觀的感知,也對那些游走于合法與非法邊界的模糊行為有了更清晰的辨析能力。最后,心理咨詢師耐心傾聽他們藏在心底的情緒波動,通過共情與引導,幫助他們重新找到前行的方向。 “我想回學校讀書”“我以后要做對社會有用的人”……活動結束后,幫教對象紛紛寫下所感所想,表達對未來學習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我們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讓‘迷途少年’重燃回歸社會的信心,在重塑三觀的路上,慢慢積攢重返校園、融入生活的力量。”一名“蒲公英”普法志愿者的話,藏著對他們的深切期許。 法治品牌的力量,既在于深耕細作的堅守,更在于潛移默化的傳承。薌城區正以春風化雨般的實踐,讓法治信仰在青少年心中扎根生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