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暖“新”服務再提檔 ——莆田圍繞新就業群體大力推進友好場景建設 伴隨著數字經濟、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新就業群體逐漸成為推動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生力軍”。當前,莆田市聚焦“兩司兩員一主播”的實際需求,圍繞新就業群體的工作實景和軌跡動態,大力推進友好場景建設,加強關愛服務,為新就業群體營造更加良好和諧的社會環境。 暖“新”有基礎 “嘀!”外賣員小周通過刷臉無感通行系統完成智能匹配,24小時智能勞動者驛站的大門應聲而開。走入驛站,涼爽的空調冷氣驅散了他身后的暑氣。“以前跑外賣風吹日曬的,也沒地方落腳休息。現在有了這24小時智能驛站,只要注冊下,就能進來,里面什么都有,就像在家一樣方便。”小周的臉上洋溢著輕松和愉悅。 說罷,小周拿出充電器為自己的手機充上電。順著小周的視線,可以看到整個驛站內部——面積不大,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除了方便大家休息的桌椅外,還配備了飲水機、冰箱、微波爐、應急藥箱、雨具等。這方小天地,是莆田市為新就業群體精心打造的“城市港灣”。 位于莆田市涵江區延寧路的24小時智能勞動者驛站依托智能門禁系統、遠程視頻技術,全面接入“全市一張圖”數字平臺,構建起“實體+線上”高效運維體系,實現服務隨時響應、無間斷覆蓋。類似的新就業群體暖“新”驛站在全市共有184個,面向快遞騎手、外賣小哥、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為他們提供歇腳、取暖、充電、飲水等服務。 有的驛站在門口劃設“小哥專屬車位”,一輛輛外賣電動車整齊擺放;有的驛站建有“電子書屋”,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心靈的棲息地;有的驛站內設置“心愿墻”,寫滿了大家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除此之外,莆田市還統籌利用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青年之家、婦女之家、“司機之家”等現有資源,因地制宜建設“友好社區”“友好小區”“友好園區”等多元場景,開展“夏季送清涼”“公益托管”“健康義診”等暖“新”志愿服務關愛行動。 “兩人同行一人免單!用一份蟶溜溫暖一座城!致敬城市一線勞動者!”今年“五一”國際勞動節期間,涵江區“友好商家”為外賣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提供暖“新”特惠套餐,為他們送上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育“新”有路徑 一邊是勞動者“找活難”,一邊是企業“用工缺”,信息不對稱問題一直是提升就業率的困擾,而莆田市的暖“新”驛站有效緩解了這個難題。一些面積較大的驛站,靈活劃分內部功能區,滿足業務培訓、招聘會議、活動交流、糾紛化解等多元需求,在驛站公告欄動態更新“企業招聘信息”,進一步暢通勞動者的求職渠道。 2024年12月31日,秀嶼區零工市場正式入駐秀嶼區萬達廣場并投入運營。該市場依托萬達廣場人流集聚和商業活力優勢,為轄區靈活就業人員與用工主體提供精準化公共就業服務。 據悉,該市場系全省首家商圈零工市場,集信息發布、就業指導、技能培訓等功能于一體,通過優化對接流程,簡化登記事項,設立快速發布通道,打造“即時快招”模式。現場設有招聘宣傳區、就業咨詢區、會談區等功能區域,并創新引入“手工活靈活就業專區”,支持企業將手工活業務入駐市場,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即來即做、現結現付”的一站式就業服務。 52歲的林阿姨,一次偶然路過零工市場,被市場內熱火朝天的手工制作場景吸引。她好奇地走進市場咨詢,工作人員熱情接待并詳細介紹手工活內容。經過一番溝通,林阿姨現場體驗制作流程,發現這些手工任務簡單易學、時間靈活,當即決定利用業余時間做些手工活增加收入。 當前,秀嶼區整合人社、工會等部門成立“1+7+N”區、鄉鎮、村(社區)三級實體零工市場,依托“靈工邦”平臺,實現企業用工信息與求職者需求的智能匹配。截至目前,該區零工市場平臺累計注冊求職者13464人次,用工方企業436家,發布崗位數1979個,許多新業態勞動者在此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 為了提高新就業群體的從業幸福感,莆田市持續加強滿意度調查工作,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幫助新業態勞動者緩解工作壓力,聯合培訓機構開發定制化培訓課程,共為2000余人提供了涵蓋職業道德、交通普法、勞動技能等培訓,有效提高了新就業群體的從業技能水平。 聚“新”有實效 “各種體檢一樣不少,醫生還給出專業指導。”某物流公司的小鄭對著周邊的同事贊嘆道。據了解,荔城區創新開展暖“新”綜合服務集市活動,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義診、愛心義剪、家電義修等服務。活動當天,全市首輛工會移動體檢車到現場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細致的體檢服務,別樣的移動體檢和一系列智能科技,讓勞動者倍感暖心、舒心。除此之外,荔城區還常態化開展暖“新”志愿服務關愛行動,向新就業群體贈送暖“新”包,邀請律師開展普法講座,聯合保險公司共為3500名新就業群體贈送意外保險。 近年來,莆田市積極宣傳推動“12348”“12351”服務咨詢熱線,為新業態勞動者提供政策咨詢、權益保障、困難幫扶等服務,全市各縣區均設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服務中心,強化欠薪案件線上、線下跟蹤處理,切實維護新業態勞動者合法權益。仙游縣還將推出“工傷保險即時結算”系統,建立職業傷害保障儲備金制度,有效解決新就業群體工傷認定機制滯后等問題,縮短工傷理賠時間,減輕新就業群體的后顧之憂。 重視、保障、發展好新就業群體,不僅關乎數千萬勞動者的福祉,更關系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轉換、社會大局的和諧穩定。 “以前總覺得跟政府部門有距離,沒想到今天能坐在一起商量事情,這樣的交流會應該多開!”網約車司機老柯感慨道。近日,城廂區舉辦新就業群體(網約車司機)座談會,區委社會工作部、區交通運輸局、總工會、婦聯、團區委等多家職能部門圍繞行業扶持政策、權益保障措施等內容進行詳細介紹,為網約車司機清晰梳理職業發展的“政策紅利”。 在隨后的座談環節,各職能部門與司機代表“面對面”聊起“家常”。“城區的網約車臨時停靠點太少了”“我們開的新能源網約車,保險不太好買”“城區很多廁所八九點就關門了,女司機非常不方便”……在輕松的氛圍下,司機代表敞開心扉。 面對司機們的訴求,與會人員認真傾聽、現場回應,對能立即解決的問題明確處理方向,對需協同推進的事項承諾跟進落實。 目前,莆田市已將友好場景建設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納入全市社會工作總體布局,由市、縣(區)社會工作骨干成員組建專項調研工作小組,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座談會等多種形式,與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面對面交流,全面收集新就業群體在工作保障、生活服務、權益維護、社會融入等方面的訴求213條,逐項統籌施策,推動友好場景建設及關心關愛工作精細落地、高效實施。 小驛站,大情懷。從遮風避雨的歇腳點,到賦能成長的加油站,莆田市的暖“新”驛站正以看得見的關懷、摸得著的便利、感受得到的尊重,為新就業群體撐起一片晴空。 當服務與奉獻在此“雙向奔赴”,一座城市的溫度,便傾注于這方寸之間。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