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省監獄管理局黨委關于推進監獄工作現代化的部署要求,省未管所聚焦教育改造主責主業,大膽創新、深挖潛力,構建七大載體,發揮教育改造攻心治本功能,助力罪犯重塑人生、順利回歸社會。 加強思想引領,設置“方向標”。省未管所以政治改造為統領,常態化開展法治教育、道德講堂、認罪悔罪教育;依托福建紅色資源,開展紅色經典品讀、電影展播以及故事宣講,引導服刑人員端正改造態度,實現從“被動服從”到“內心認同”、從“認罪悔罪”到“守法重生”的根本轉變。 深化文化浸潤,打造“滋養地”。該所聯合省司法廳、檢察院、教育廳等部門,全面解決未成年犯義務教育學籍管理、教學考務、畢業發證等問題。依托“懸鐘山書畫社”組織罪犯開展書畫展、讀書分享等活動,并與福建師范大學共建美育基地,開設繪畫、雕塑課程,探索“藝術+矯正”路徑。創新“五常五倫”文化模式,深化推進“一監一品”品牌,編排《跪羊圖》等原創舞臺劇、莆仙戲節目,獲廣泛好評。 省未管所未成年犯學習制作脫胎漆器 (省未管所 供圖) 推進送技賦能,夯實“鋪路石”。省未管所成立“非遺傳習社”,與福建省非遺保護中心合作,設立福州市非遺傳承基地和漆藝教學實踐基地。目前,已有8人獲非遺技藝認證,1人成功簽約就業,打造了非遺項目產業、學業、就業一體化發展的成功范例。 促進心理修復,建設“診療室”。省未管所聯合高校共建心理實踐基地,創新建立符合未成年犯心理特點的工作機制,幫助未成年犯重塑健康人格。引入“楓橋經驗”成立“曙光驛站”,邀請社會調解員進監開展調解工作,建立所領導包案、業務科室指導、管區具體實施的三級責任體系。 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育萌團隊”開展普法進校園活動 (省未管所 供圖) 培育法治意識,點亮“導航儀”。省未管所組建民警講師團和“育萌”普法團隊,結合服刑人員的實際需求宣講法律知識,并聯合法院、檢察院、法援中心等單位成立“潤青禾”法務工作室,引導罪犯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積極推進“藍風鈴”恢復性司法活動,著力修復因犯罪損害的社會關系,相關專題片獲福州電視臺等社會媒體關注,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相統一。 強化社會聯動,架設“暖心橋”。省未管所打造VR教育平臺,以“虛擬場景+交互體驗”為核心,構建社會適應性訓練等模塊的教育改造數字化場景,助力罪犯出監教育。與社會組織、高校、企業建立幫教合作,通過親情會見、法律援助、專家講座等舉措,讓服刑人員感受社會關懷,堅定回歸信心。 筑牢安全筑基,穩固“防護盾”。省未管所健全三級安全監控體系,通過嚴格的日常管理、系統的行為規范教育、科學的安全風險評估防控體系以及高效的應急處突能力,為各項教育改造活動營造安全、和諧、規范、有序的改造環境。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