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感謝法院了,如果不是你們堅持了那么久,我可能至今都不會相信,更拿不到錢。真的很感謝你們!”近日,漳平市人民法院收到一封感謝信,當事人林某用真摯樸素的話語,道出了一場跨越心防的司法服務故事。這背后,是法院工作人員用執(zhí)著與真誠,將“剃頭擔子一頭熱”的僵局,化作與群眾信賴的“雙向奔赴”。 事件源于一筆涉詐騙案件的退賠案款。漳平法院案款管理小組在定期盤查時發(fā)現,這筆1萬余元的款項長期未能清退。經詢問經辦法官后得知,款項歸屬人林某曾是一起詐騙案的受害人,當年因輕信詐騙電話被騙走積蓄。如今,錢款雖已追回,經辦法官多次聯系林某領取時,卻屢屢遭到拒絕。 “群眾不會無緣無故拒絕屬于自己的錢。”案款管理小組負責人蘇儒彬法官敏銳察覺到癥結所在,林某或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將法院工作人員的來電誤認為是新一輪詐騙。為打消當事人顧慮,蘇儒彬首先嘗試用法院座機撥打林某電話,然而,聽筒里傳來的始終是無人接聽的忙音。 “現在不少人對陌生座機號警惕性高,不如換個方式試試。”抱著這樣的想法,蘇儒彬改用私人電話聯系,可電話那頭依舊無人應答。退賠工作一時陷入僵局。 “1萬多元對普通群眾來說不是小數目,不能就這么算了。”蘇儒彬沒有放棄。他深知,每一筆案款都承載著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期盼,背后是一個家庭的切實利益。此后的日子里,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撥打一次林某的電話,哪怕每次都石沉大海,也始終堅持。 功夫不負有心人,今年6月底的一天,電話終于接通。“您好,我們是漳平法院的,您有一筆退賠款需要領取……”沒等蘇儒彬說完,電話那頭的林某只丟下一句“這錢送你了”,便匆匆掛斷。再次撥打,剛接通就傳來林某激動斥責:“騙子,你會遭報應的!”隨即又是一陣忙音。再撥,電話已無人接聽。 被當成“騙子”痛罵,蘇儒彬雖有些哭笑不得,卻更理解林某曾遭受的創(chuàng)傷。“他越是警惕,越說明我們的工作不能停。” 這份理解化作了更強的動力。7月初,在無數次嘗試后,電話再次接通,林某帶著疑惑的聲音傳來:“你們真是法院的?” “我們肯定是法院的,哪有這么堅持不懈的騙子。”蘇儒彬的話語帶著幾分坦誠,也透著一股執(zhí)著。 電話那頭沉默片刻,隨即傳來了久違的笑聲。隨后,在蘇儒彬指引下,林某添加經辦法官的微信,又主動撥打法院辦公室電話核實情況。當所有疑慮煙消云散,林某終于放下心防,到漳平法院領取屬于自己的退賠案款。第二天,那封飽含感激的感謝信便送到了法院。 從最初的警惕拒絕,到中途的憤怒斥責,再到最后的信任領取,這場歷時數月的退賠風波,不僅為當事人挽回了經濟損失,更重塑了群眾對司法機關的信任。 心不怕捂不熱,路不怕走不通。何為為民司法?何為如我在訴?漳平法院的法官們用懲治犯罪、追繳贓款為當事人挽回損失,用跨越心防、真誠服務的耐心堅持,在每一個具體案件中,寫下了最生動的答案。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