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在中國美術館的藏寶閣,我有幸欣賞了吳昌碩的《三千年結實之桃》圖軸。 此幅出現在多種吳昌碩的畫冊書籍中,繪于1918年。吳昌碩時年74歲,正是他筆法上最成熟老辣的階段。桃干橫空向上,蒼勁凌厲,桃葉作斜勢紛披,畫正中拉下一枝結滿果實的桃枝,成回旋有力的弧形,西洋紅點色的三粒桃實半遮半掩,右上角又畫兩粒桃實呼應,整幅透出非同凡響的力量感。 環形閉合又遙相守望是吳氏的典型構圖風格,雖對此幅早已熟稔于心,但站在原作前,還是讓我驚嘆不已,看似簡單的筆墨是他數十年石鼓文功力的集中體現。 正是桃熟季節,讓我們去丹青中尋找那些著名的桃子。 最讓人垂涎的是晚清金石書畫名家趙之謙筆下充滿汁水的大桃子。他畫桃與眾不同,喜作大通屏畫法,純用篆隸書法入畫,寫出整株的桃樹,似有《山海經》中“屈蟠三千里”的桃樹氣象。 趙氏傳世多件大幅桃樹,皆賦色鮮艷,雄奇縱橫。《九重春色》豎軸,桃葉紛披,樸茂繁盛,重墨畫樹干,生澀霸悍。用沒骨法畫大壽桃,在胭脂紅、花青綠、重墨的強烈沖突中尋求平衡。立于畫幅前,磅礴氣勢里蘊含著桃實的淡雅水靈,似能觸摸到桃子的茸毛,這是色與墨的高階融合,直接影響著后世的吳昌碩與齊白石。 趙之謙客福州時,妻女雙逝,刻下名印《悲庵》,款云“三十歲家破人亡,乃號悲庵”。他于赤貧中死去,由老鄉湊錢買棺材,葬于杭州。 趙氏一生,令人掩卷嘆息。但是,他的作品皆秾麗明艷,看不出哪怕一丁點悲愴氣息,這是大師不為人知的心理秘境。 繼續尋找藏在博物館里的水蜜桃! 由宋入元不仕的名家錢選有《桃枝松鼠圖》,一只松鼠躡手躡腳向著成熟的水蜜桃逼近,毛色蓬松,神情專注。桃子的沉穩安靜反襯著松鼠的活潑,畫幅雖小,但線條輕盈,動感十足,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限展作品。2018年特展,這件暗黃小品與眾多如王羲之、蕭照、趙孟頫等歷代巨擘并列,訴說著幾百年前大地萬物的生機律動。 再往上溯,是藏于美國費城博物館傳為五代丁謙的《荷葉壽桃圖》,這是最早的桃子圖,平尺小畫呈現的是千百年前最高級的審美。 荷葉與桃子同為盛夏風物,從文人角度看,桃俗荷雅,似乎不在一個審美層次。 丁謙將兩者巧妙地繪在一起了。 撕開的四分之一荷葉包裹著一枝桃枝,翻卷一角的荷葉葉脈清晰,淡雅的暗綠色烘托出桃實的成熟豐美。彎曲的桃枝像剛從樹上掰下,畫家甚至細心描摹出枝干的撕裂口。枝上著一正一反兩粒碩大的水蜜桃,精細勾勒的桃葉卷曲著,葉端已顯枯黃之狀,卻恰恰襯托出桃子的鮮嫩。 桃子細筆雙鉤,生動逼真,鮮紅的桃尖、白里透紅的桃身,將熟透的狀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畫雖小,但多層次的對比,古樸中帶著溫馨的藝術感染力,是藝術家對萬物生長的深刻思考。 丁謙擅畫竹,畫史上記錄較少,這幅作品或為宋人偽托之作。 那些著名的桃子,不僅藏在博物館里,也藏在青簡玉冊中。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就算讀書很少的人,大概也能背出《詩經·周南》的一二句。 文史學家陳子展說辛亥革命以后,鄉村舉行婚禮時,還會歌唱《桃夭》三章。這首詩,讓許多人記住,只因它美得簡單,無需搬出一堆生澀難懂的注解。這首詩讓人傳誦,還因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的美好愿望。姑娘娶進門,宜室,室家,對于普通人家,是一個樸素的追求。 灼灼夭桃,也留在我記憶深處。 外婆家的大土樓前,有一個彎月形的大水塘,四周遍植桃樹,水塘一角,植一片荷花,風過荷香陣陣。 屠蘇暖風下,花朵很快綻滿枝頭,那些桃樹依在塘邊,棵棵探身向水面,投下一溜子緋紅倒影,魚群游過,紅影亂搖,令人陶醉。蟬聲陣陣,催熟桃實,桃樹漸漸染上胭脂,墨綠的葉片里,掛滿了紅屁股的大桃子。 桃子熟了,外婆就托人帶信,讓我們兄妹去吃桃。 塘邊摘桃,果子一不小心就掉入水中。外公用蚊帳布穿硬鐵線,做成小巧果袋固定在長竹竿上,小心翼翼從枝葉間伸上去,套牢果子,輕輕一扭,落袋為安。塘邊的桃子,也許是得了水的滋養,個大多汁。從紅通通的桃尖開始,輕輕撕下果皮,牙齒過處,果肉像融化的冬蜜,汁水從下巴滴下,這是夏天的純正味道。 外公外婆早已過世,巨大土樓人走樓空,彎月形大水塘,也不知何時成了一片荒地。那倒映水中的高大桃樹,還有隨風搖曳的荷花,只能到記憶里去找尋了。 街上時有商販售賣本地水蜜桃,粉嫩如霞般擠在竹筐中,憨厚又溫潤。我看見了,那些在絹上、在宣紙上、在書冊里,還有在水塘邊的桃子們就次第浮現在我的腦海中了。 (作者單位:閩西監獄)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