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訊 輕信“好友”在社交平臺上的求助,幫忙代付包包尾款,結果發現所謂“好友”竟是騙子冒充。近日,浦城市民張女士因此遭遇詐騙,損失近3萬元。 7月26日10時許,張女士被其曾關注的微博好友“××娛姐”拉入一個群聊。群內一名自稱是“××娛姐”小號的用戶稱,她網購了一款包包后聯系不上賣家,且因手機損壞,原賬號無法使用,只能用小號求助張女士幫忙查詢訂單進度,并發來訂單二維碼和單號。 張女士通過微信掃描對方提供的二維碼后,進入一個客服界面,界面顯示該訂單需在當日11時20分前完成付款,否則將自動取消。此時,“××娛姐”小號用戶聲稱自己的網銀無法正常支付,希望張女士能幫忙代付,并發來一張3萬元的轉賬截圖,稱該筆款項已轉至張女士的銀行卡中。 因遲遲未收到到賬通知,張女士對該情況提出質疑。“××娛姐”小號用戶隨即發來一張與某銀行客服的聊天截圖,以“跨行轉賬需1~2小時到賬”為由,繼續勸說張女士先幫忙墊付。隨后,張女士先后向對方提供的3個賬戶分別轉賬5000元、20000元和4800元。 然而,就在張女士完成轉賬后,“客服”又表示需要再支付一個包包的費用才能發貨。此時,張女士因銀行卡限額無法繼續轉賬,同時察覺到事情存在異常,遂上網查詢相關信息,最終意識到自己遭遇了詐騙,立即向浦城縣公安局報警。經統計,張女士共計被騙29800元。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偵辦中。 警方提醒: 市民在接到社交平臺上“好友”“熟人”的求助信息,尤其是涉及代付、轉賬等金錢往來時,務必通過電話、視頻等多種方式核實對方身份,切勿輕易點擊陌生鏈接或掃描不明二維碼,以免上當受騙。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