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碎念”里釀出甜日子 ——平和縣國強鄉以“五事”工作機制繪就鄉村振興幸福畫卷 夏日的平和縣國強鄉“花溪夢田”景區,游人如織,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漫過田埂,這個福建新晉網紅打卡地正涌動著夏日特有的鮮活氣息。 沿著石板路往景區深處走,常能撞見鄉村干部與攤主、民宿老板圍站閑聊:“大哥,最近客流漲了不少,有沒有遇到新難題?有啥需要幫忙的盡管說!” 這樣的場景,正是國強鄉“五事”工作機制的縮影:隨訪聽事耐心聽,民主議事集眾智,多元理事精準辦,公開曬事亮家底,群眾評事見真章。這套閉環治理方案,讓鄉親們點贊聲漸濃,更讓這片土地的發展活力持續迸發。 “嘮”出民生甜滋味 “最近天氣熱,能不能加些冰涼的飯后甜湯?”“吃粗糧對我們這些高血糖的老人好,主食里能不能添點?”近日,高坑村幸福院里,老人們你一言我一語,鄉民政干部蹲在石凳旁,認真記下關于助餐服務的建議,在“隨訪聽事”中把村民需求一一裝進心里。 告別幸福院的老人,干部們又趕去另一場“茶話會”。村民們圍著石桌,七嘴八舌說著退果還耕后想種蔬菜、木薯、生姜的打算……一天下來,干部們的筆記本寫得滿滿當當,卻仍擔心漏記了什么。今年以來,鄉干部踏遍田間地頭,累計走訪群眾1200余戶,梳理出道路修繕、安全用水、養老助殘等87條民生訴求,這些都成了民主議事時的核心議題。 循著村民在民主議事會上敲定的思路,國強鄉悄悄搭起“采摘+”農旅新框架——順著游客的腳印,蜜柚園、蔬菜地、“月子雞”養殖基地串成了線,還和廈門的旅行社搭上了橋。游客提著竹籃摘果子、看土雞,乾嶺村的“月子雞”剛出欄就被預訂一空;不遠處的“花溪夢田”景區也跟著熱鬧起來,原本分散的景點有了動線,游客的腳步停得更久,村民的錢包鼓得更實。 更讓村民踏實的是,提意見有了更暢通的渠道。國強鄉探索的“線上提、線下議”民主議事流程,從訴求提交到分類辦理,每個環節都有明明白白的規則。而“公開曬事”讓進展全程透明:線上通過小微權力監督群、微信群及時發布工作進展,線下則利用村務黨務公開欄、座談會等形式主動告知,群眾能隨時了解事項辦理的進度與成效,真正實現“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 “繪”出共治煙火色 近日,在國強鄉的田間地頭,28支由志愿者、網格員、賢達、退休老干部組成的專項服務隊活躍其間。他們穿梭于村落之間,忙著調解矛盾、整治環境,一場由多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理事”實踐在這里生動上演。 如今,這些服務隊成了村級矛盾調解的生力軍。憑借鄉土間的熟絡關系,他們把許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該鄉村級矛盾糾紛化解6起,同比去年增長50%;鄉級化解3起,同比去年下降67%。一升一降間,“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的治理愿景正逐步變為現實。 今年5月,乾嶺村蔡田組的人居環境整治曾一度陷入僵局。此前因建房占地產生糾紛,部分村民覺得修路占地讓自己吃了虧,抵觸情緒強烈。村干部幾次上門調解,都沒能解開大家的心結。這時,村里的服務隊成員黃先生主動介入。這位退休干部在村里威望頗高,他以“老表哥”的身份拉家常、講道理,憑著對村情的熟悉和村民的信任,終于讓雙方放下芥蒂,矛盾迎刃而解。 不僅是矛盾調解,在人居環境整治中,村民的積極性也被充分調動起來。當地推行的“積分制”“紅黑榜”,通過定期評比、張榜公示,再配上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讓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加入環境整治隊伍。而“群眾評事”環節,黨員和村民代表對照項目清單完成情況逐項評議,好在哪里、差在何處,都擺上臺面說清道明,確保每項工作都經得起檢驗。如今,村里的環境一天天變美,這項工作也走上了常態化、長效化的軌道。 “在我們和鄉村干部的碎碎念里,日子不知不覺就甜起來了。”村民感慨道。幸福院新添的飯菜,景區里攢動的人潮,村道旁新綻的花草——國強鄉的“五事”機制就像一根細密的線,把這些民生小事串成了群眾心里的暖意。產業發展勢頭更旺了,鄰里間多了笑臉,看得見的改變里,藏著日子一天天向暖向好的模樣。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