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閩南沿海,潮聲與法槌聲交織回響。4日至6日,16名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循著海絲遺跡,深入我省泉州、廈門兩地,實地探訪福建海事審判工作的創新實踐。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沈紅雨,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監察司法工委主任鄔勇雷,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元祥參加調研。 調研首站,代表一行來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踏著歷史的浪花,走進中世紀的刺桐港(即泉州港),切身感受當時的繁榮與興盛。在泉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法映刺桐”宋元法律文化展館內,宋代海船模型與市舶司檔案靜靜陳列。“宋元時期已形成的較完備‘市舶法’體系,與當今海事審判中的國際規則就有所共通。”省人大代表、湄洲灣職業技術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教授方豐霞駐足在場景復原的宋元刺桐城街道前感慨道:“在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我們已經深刻感受到當時泉州的開放包容多元,在這里,我們更是從法律層面了解了當時海洋商貿繁盛背后的法治密碼。” 次日,代表們來到位于林鑾渡、六勝塔、姑嫂塔三處世遺古跡附近的石獅市文化遺產保護法官工作室,進一步見證泉州作為“宋元中國海洋商貿中心”的輝煌歷史。據介紹,此三處世遺古跡共同構成古代航海標志系統,形成“航標三絕”,而法官工作室的設置共同推進了文化遺產保護與合理利用。全國人大代表、福安市康厝畬族鄉金斗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鐘團玉頗有感受地說:“泉州法院在推動文化遺產保護方面有很多新做法好經驗,同時巧妙地將法治文化與文化遺產有機融合,推動法治文化以更生動的形式走進大眾視野,這和我們金斗洋村傳承畬族文化有著共同之處,為我們傳承發展畬族文化提供了新思路。” 千年后的刺桐港,如今傳唱著傳承弘揚“楓橋經驗”的最美“楓”景:“小事不出船,大事不出港,矛盾不上交。” 在石獅市祥芝國家中心漁港,一起央視播報的海上事故賠償糾紛調解案例引起代表們的關注。相關視頻介紹,祥芝鎮成立的漁業協會義務開展調解工作,矛盾雙方可自愿申請調解。“祥芝漁港充分發動民間力量開展調解工作。在此基礎上,福建法院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海岸楓橋’:2022年,石獅法院成立‘石獅市政協委員海岸楓橋調解工作室’;2024年,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四庭涉漁業漁民糾紛訴非聯動中心揭牌落戶祥芝漁港……”解說員講述案例背后的司法創新故事,讓代表們頻頻點頭贊許。全國人大代表、農工黨中央委員、美麗中國專委會副主任、福建省委會副主委張玉珍評價:“看到海上楓橋經驗成功將矛盾化解在漁港碼頭,我深刻感受到多元解紛機制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的關鍵作用,構建適合鄉村的調解體系,將矛盾化解在基層,這是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海洋領域的生動實踐。” 當日下午,代表們來到廈門海絲中央法務區思明片區,探訪了廈門涉外海事法庭、廈門國際商事法庭及廈門金融司法協同中心,從中英雙語通用到司法服務保障機制創新,再到“行業自治+金融監管+司法保障”,感受涉外海事審判中的“東方智慧”。 省人大代表、福建銘興食品冷凍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溪河激動地說:“過去,在對外貿易中,企業在遇到霸王條款或貨物損失時,都不知道怎么索賠。這次調研讓我更深入地了解了法院在護航海洋經濟產業發展中發揮的重要作用,通過法律途徑,能夠有效為民營企業保駕護航,為出海商人保駕護航。” “廈門國際商事法庭莊嚴肅穆,卻也不失人文關懷,他們創新將第三人席、被告席、證人席、原告席設置在同一排,是拉近矛盾雙方距離,解開雙方心結的好辦法。”省人大代表、福建正陽汽車部件有限公司職員吳思旺說。 將司法服務落實到民生處、港口邊。在廈門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們實地感受造船技術并了解該公司的基本情況與產品成果。走進港口未來中心,代表們了解了廈門港智慧綠色港口的建設成果,領略未來港口的發展方向及智能化、現代化的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集裝箱樞紐港的發展趨勢。 最后一站,代表們來到廈門海事法院,參觀院史館,并旁聽了一起海事案件庭審。省人大代表、寧化縣國庫集中支付中心高級會計師吳永秀說,“平時對海事審判工作了解得不夠深入,今天通過現場旁聽這起案件的庭審,對海事審判工作的重要意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回顧歷史,暢想未來。在隨后舉行的調研座談會上,省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吳元祥介紹了福建法院海事審判工作情況。代表們暢所欲言,不僅交流了此次調研期間的所見所感,更是積極建言獻策,共繪藍圖。 全國人大代表、民盟福建省委會常委、漳州市委會副主委陸鑾眉表示,“通過調研,深刻感受到海事審判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助推海洋經濟發展,提升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希望持續發揮福建法院在海事審判工作中的首創做法經驗,為全面提升海事司法服務水平作出更大貢獻。”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東山縣澳角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林華忠說:“本次專題調研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在深入了解海事審判工作復雜性的同時,也更深刻地認識到維護公平公正的營商環境對維護社會穩定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希望福建法院海事審判經驗做法能夠得到更多地推廣,為建設海洋強國貢獻法治力量。”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笏石街道岐厝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云英說:“福建法院在服務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高水平對外開放,高效化解海事糾紛等方面做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發揮優勢,持續完善海事糾紛多元化解機制,提高糾紛解決的效率與質量,提升海域治理現代化水平。” “調研中,看到介紹的年輕干部滿滿的文化自信,我也很自豪。”省人大代表、屏南縣古峰鎮佳洋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陸盛彪建議,“福建省海事審判工作在全國是有分量的,要好好提升總結,也要繼續挖掘。” …… 省人大常委會監察司法工委主任鄔勇雷也分享了自己的感受:“通過此次調研,深刻感受到福建法院在海事審判方面做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為推進海洋強省戰略實施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圍繞代表們提出的意見建議,鞏固此次調研活動的重要成果,最高人民法院民四庭庭長沈紅雨表示,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持續加強新時代海事審判工作;要用心用情辦好代表意見建議,高質量推動調研成果轉化;要進一步主動加強聯絡溝通,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從刺桐港到廈門灣,從宋代市舶司到現代化海事法庭,福建海事審判始終與海洋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此次調研,不僅梳理了海絲文化的司法傳承,更勾勒出服務海洋強國戰略的嶄新圖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