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讓法律知識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解決基層普法“誰來普法、給誰普法、怎么普法”的難題?福州市大膽創新,將“法治蒲公英 至善暖民心”作為工作核心理念,把專業社會工作方法與普法工作有機結合,積極實踐“社工專業引領+志愿者廣泛參與”的普法新模式,在全省率先建立“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有效打通了普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的核心在于精準。社工站發揮社工扎根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深入社區,通過走訪座談、問卷調查等形式精準把脈不同群體的法治需求,據此定制“普法菜單”——針對高空拋物問題突出的社區,重點宣講民法典相關責任;在養犬集中區域,詳解《福州市城市養犬管理條例》;面向老年人群體,則強化反詐及繼承、遺囑等法律知識普及。 這種“你需要什么我講什么”的精準響應模式,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我講什么你聽什么”的單向輸出,顯著提升了普法的實效性和群眾獲得感。 “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有效整合司法行政機關、民政、教育、人社等多部門資源及專業力量,依托覆蓋全市的“蒲公英”普法志愿者隊伍,形成強大合力。各站點立足本地實際,挖掘社區資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普法品牌:新店鎮組建包含社工、律師、心理咨詢師的“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務隊”;鼓東街道則推行“蒲公英+法務特派員”模式。 同時,建立“黨政主導—司法支撐—社區落地—專業賦能—教育協同”的全鏈條協作機制,確保資源互補共享。 如何讓普法更生動、更吸引人? “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依托社區陣地,在普法形式上大膽創新,取得了良好效果。精準匹配平臺化,在省級“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務平臺發布群眾的法治需求、招募普法志愿者,精準匹配合適的普法內容與形式;主題月月有亮點,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實施“一月一主題”普法,如三月聚焦婦女權益保障,開展“西關女性法治集市”“她力量—法治女性”項目培育,六月主推反邪教宣傳,通過“案例警示+手冊科普+專家剖析”三維引導,筑牢基層反邪教思想防線;沉浸體驗趣味濃,將法律知識巧妙融入生活場景,開展“手工制作+反詐競賽”“中醫+普法”等跨界活動,在社區小廣場舉辦法治互動宣教,以趣味性、互動性激發群眾參與熱情。 為確保項目行穩致遠,“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探索多元籌資路徑,通過對接慈善基金會、吸引企業公益贊助、設立普法基金等方式,構建“政府+慈善+企業”的可持續資金支持模式。同時,強化志愿者隊伍建設,實施專項能力培養計劃,運用福建省“蒲公英”普法公益服務平臺進行注冊積分管理,提升專業化水平。建立常態化督導評估機制,對站點普法活動覆蓋面、實效性及群眾滿意度進行跟蹤改進,保障服務質量與品牌形象。 自2024年8月以來,福州市分兩批次精心培育、孵化六個各具特色的“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實現六區全域覆蓋(鼓樓鼓東、晉安新店、臺江鰲峰、倉山螺洲、馬尾羅星、長樂吳航),累計開展活動百余場,覆蓋群眾超10萬人次,成功培育出“法護銀齡·幸福護航”“法護營商·賦能助企”“法潤童心·蒲公英小小普法員”“國安小衛士”等一批叫得響的特色項目,真正實現了搭建“小平臺”傳遞“大能量”、傳播“小內容”帶來“大效應”。社工站更成為基層治理新平臺,通過“普法+社工+調解”機制,聯動“事前預防、事中介入、事后跟蹤”,有效引導居民依法參與社區事務管理、矛盾糾紛化解,提升了基層治理效能。 福州市司法局表示將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原則,在全市有序擴大項目覆蓋范圍,推動“蒲公英”普法社會工作站模式全域開花,培育具有高辨識度的“蒲公英”普法工作優質法治品牌,助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