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警務和民意同頻共振 ——周寧縣公安局防治結合織密基層平安網 閩東群峰的晨曦中,周寧縣公安局的警徽在朝陽中閃耀著赤誠光芒。從街頭閃爍的警燈到田間地頭的方言普法,從24小時在線的“情指行(情報、指揮、行動)”機制到送證上門的“一條龍”服務,這支先鋒隊伍正用“防治結合”的智慧與“警民同心”的溫度,編織著一張覆蓋城鄉的平安網。 “寧吃防范苦,不吃發案虧”,這是周寧縣公安局始終堅守的信念。在“派出所主防”原則指引下,以“防治結合”為根本遵循,持續踐行“警務跟著民意走、警力圍著群眾轉”的工作理念,全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安全防護網。 防治結合顯擔當 “如今不管是白天趕集還是夜晚散步,街上總能看到巡邏的警車和民警,心里別提多安穩了!”家住獅城鎮的林大伯真切感受到平安就在身邊。 周寧縣公安局通過“見警管事”機制提升街面見警率與管事效能,深化“潮汐警務”模式,在城區主干道、農貿市場、校園及廠區開展高頻巡邏,并聯動村社力量覆蓋山區便道、胡同及城鄉接合部等治安重點區域,形成常態化防控網絡,有效壓縮違法犯罪空間,從源頭上降低安全事故發生率,切實增強群眾安全感。 該局始終將警情防控作為“一把手”工程常抓不懈,構建嚴密防控網,對損害群眾利益、擾亂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堅持“快偵快破、多破實破、辦精辦細”理念,秉持“以打促防、抓早抓小、有案必查”方針,保持“零容忍”高壓態勢,堅決維護社會平安穩定。針對轄區山高路遠、村落分散的特點,該局精準研判季節性犯罪規律,在傳統節日加強治安管控、打擊涉農犯罪,在農忙時節加大巡邏查處違法行為,并通過“情指行”機制整合資源,實現全天候預警處置。 “以前每到農閑時候,村里總有些閑散人員湊在老屋角落賭博,不僅吵得人不得安寧,還常常因為輸贏動手打架。現在可不一樣了,派出所管得特別嚴,那種賭博鬧事的現象基本上見不到了,真得好好謝謝民警啊!”泗橋鄉赤巖村的鄭大叔發自內心地說道。 警民同心傳溫情 今年7月,獅城鎮東園小區兩戶人家因樓道堆放雜物的問題產生激烈爭執,雙方情緒激動、互不相讓。得知情況后,社區民警陳仲秋第一時間介入,組織雙方圍坐懇談,用方言以拉家常的方式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緩解雙方的抵觸情緒,最終促使雙方達成和解協議,避免了事態升級。“在社區做工作,真情是橋梁,公正是底線。只有真正沉下身子融入群眾,贏得真心信任,調解工作才能水到渠成。”陳仲秋深有感觸地說。 周寧縣公安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扣“派出所主防”職能定位,聚焦矛盾糾紛“排查收集、匯總梳理、調查調處、跟進回訪、案例解析”五個環節,構建全鏈條矛盾糾紛調處新模式。以社區警務為抓手,通過社區民警下村居入戶走訪,摸排收集各方面矛盾糾紛,進行梳理匯總、分級評估分類、分流推送化解。對易于調處的矛盾糾紛,由社區網格民警提前介入、靠前開展調處化解,切實做到矛盾糾紛“化早、化小、化無”。 周寧縣公安局深刻踐行“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理念,通過推行“延時服務”“預約服務”等便民舉措,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以扎實可靠的窗口服務焐熱民心,讓公安工作的溫度可感可知,切實實現“最多跑一次、一次就辦成”的服務目標。 “孩子在福州出生時正逢忙碌時期,回周寧辦戶口實在抽不開身。通過閩政通‘新生兒出生一件事’線上申請后,沒想到當天就收到了周寧縣公安綜合窗口回電,并快速辦妥了戶口,全程無需奔波。這項服務切實解決了我們務工人員的實際困難。”常年在外地務工的黃先生深有感觸。 此外,周寧縣公安局針對轄區留守老人和行動不便群體居多的實際情況,主動轉變服務模式,由戶籍民警與社區民警定期攜帶設備深入偏遠山村,為特定群體提供上門拍照、信息采集、證件辦理及送證到家的“一條龍”服務,并在純池鎮發放印有民警聯系方式的“警民聯系卡”,通過數十年如一日的基層堅守和為民服務,讓便民舉措更接地氣、更暖人心。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