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治筑和諧 民心聚合力 ——三明市政法系統以創新實踐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近年來,三明市政法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旗幟鮮明堅持黨對政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履職擔當、奮勇爭先,以更高標準、更寬領域謀劃推進平安三明建設,讓法治信仰扎根紅土地、法治溫暖浸潤千萬家。 楓橋經驗“活起來” 社會治理既是老課題,也是新試卷。早在1984年,全國“五講四美三熱愛”活動工作會議在三明召開,奠定其作為全國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發源地的地位,為三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和思想基礎。 1985年4月,三明市成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小組,為綜治工作拉開序幕;從1999年開始,三明市委書記、市長連續27年與縣(市、區)黨政主要負責人簽訂綜治工作(平安建設)責任書,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責任傳導機制…… 于大處著眼,從小處落筆。在細節處,三明政法機關巧用“繡花針”功夫,將“楓橋經驗”這一“傳家寶”打磨成因地制宜的基層治理“金鑰匙”。 2月17日清晨,寧化縣石壁鎮張某彬因鄰居張某祥種植的樹木遮擋了家中光線,前往鎮綜治中心求助。 鎮綜治中心主任、政法委員巫揚建了解情況后,立即組織鎮綜合執法大隊、掛村工作組、林業站組成立工作組核實信息,研究化解方案。次日,鎮綜治中心通過運用“客家楓橋”工作法,召集雙方當事人來到“客家楓橋”祠堂調解室。經過近2小時的調解,最終雙方握手言和。 在明溪,“僑鄉楓橋”調解室里,海內海外調解員“云連線”,用鄉音化解涉僑糾紛;在建寧,閩贛邊界“五聯”工作機制打破地域壁壘,讓“邊界矛盾”變成“共同課題”;在泰寧,“背包法庭”背著國徽進古村,儺舞廣場成了普法課堂;在綜治中心,充分發揮入駐部門、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和“五大專家庫”力量推動矛盾糾紛化解…… 這些“接地氣”的創新,既是三明市政法機關對“楓橋經驗”的深度轉化,也見證了錨定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雙提升”目標取得的顯著成效:2024—2025年,全市矛盾糾紛化解成功率保持在98%以上。 四十載砥礪奮進,三明市始終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平安建設工作擺在關鍵位置、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和共建共治共享原則,常抓不懈、久久為功,讓城市更安全、社會更安定、人民更安寧。 萬壽遺址“醒過來” 三元區巖前鎮巖前村西北處,一座形如“壽龜”的孤峰拔地而起,巍然聳立于綠野之上——這座見證了近20萬年前我省古人類狩獵采集、刀耕火種的萬壽巖遺址,被譽為“南方周口店”。 多年來,三明市政法機關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引,推動萬壽巖保護從“行政干預”向“法治治理”轉型,探索出一條“立法+執法+司法+普法”的全鏈條保護路徑: 出臺《三明市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規定》全國首部舊石器遺址專項規劃,并于 2017年制定《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條例》,實現從行政指令到地方性法規的躍升。 2020年,三明中院與三元法院共同成立萬壽巖文旅保護司法協同創新基地,制定出臺《關于萬壽巖遺址司法保護十條措施》,對萬壽巖遺址及其周邊進行全方位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三明市檢察院、三元區檢察院共同設立“萬壽巖遺址保護檢察聯絡點”,出臺《關于助力萬壽巖遺址保護的工作方案》,明確工作重點,層層壓實工作責任。 針對在萬壽巖遺址及周邊發生的矛盾糾紛,法官、檢察官、公安民警主動下沉,現場立案、當場調解、即時修復,形成“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鏈式效應…… 在“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上,將樂縣常口村、清流縣九龍潭、明溪縣觀鳥點等生態司法探索同樣風正帆揚步履不停。 沙縣小吃“火起來” “感謝司法部門和檢察院的幫助,讓我既能安心改造,又能靠手藝養家。”8月5日,當司法工作人員給遠在常州的黃某打去電話,他仍難掩感激。 此前,黃某因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2021年6月被沙縣區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六個月,社區矯正期至2025年1月5日。入矯后,為緩解家庭經濟壓力,他萌生經營沙縣小吃的想法,卻在江蘇常州看中一家轉讓店鋪時犯難——擔心社區矯正期間外出受限。 愁眉不展的他了解到《沙縣區涉民營企業及小吃業主社區矯正對象外出從事生產經營服務管理辦法(試行)》的文件后,于2021年10月向轄區司法所咨詢,區司法局聯合檢察院實地走訪、普法釋法,確認其符合條件。10月12日,黃某提交執行地變更申請,區司法局開通“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僅用20天便完成江蘇常州方面對接;區檢察院全程監督,確保程序合法。11月1日,變更決定書下達,黃某順利“落地”常州,開啟創業之路。 沙縣小吃的崛起,是一部“法治護航產業升級”的奮斗史。在這里,政法委牽頭、政法各部門配合、法學專家參與,針對“欺行霸市”“商標侵權”“勞資糾紛”等痛點,共同制定《政法機關服務企業十項措施》及實施細則,為沙縣小吃產業轉型升級營造更優法治化營商環境。 在沙縣區先行先試的基礎上,三明市委政法委進一步統籌資源,推動法治服務向更廣領域、更深層次延伸。2024年,三明法務區啟動運行以來,先后整合入駐ESG司法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三明仲裁委員會、三明市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中心、金融糾紛一體化調處中心等首批15個法務泛法務機構,為各類民商事主體提供法律咨詢服務、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金融司法等全鏈條法律服務,讓“法治三明”成為最好的營商環境。 “法治是治國之重器,更是民生之盼。”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三明將繼續深學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讓法治信仰更堅定、法治實踐更生動、法治紅利更普惠,為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注入更強勁的法治動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