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元共治織密維權網絡 ——福州市總工會加快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落地見效 網約車司機林師傅站在位于福州市網約車行業工會聯合會的工會驛站(大白驛站)門口,他的手機短信提示賬戶到賬5450元。一周前,他還在為租車公司單方面扣款6000元而憤怒無助。一周后,在福州市總工會三級聯動調解下,租車公司不僅減免了違約金,還現場解除了代扣協議。“多虧工會和律師幫忙,不然我這‘血汗錢’就打了水漂!”林師傅感慨道。 這樣的場景在福州并非個例。近年來,福州市總工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構建“五方協同”機制、打造“五級法律服務矩陣”、創新“四級預警體系”,將勞動關系糾紛化解在基層,實現了“小事不出企業、大事不出區域、矛盾不上交”的治理新格局。2024年以來,全市累計調解勞動糾紛案件583起,為職工追回經濟損失3723萬元。 維權機制迭代升級 “過去職工維權常面臨‘單打獨斗’的困境,現在有了檢察院加入,我們的‘工具箱’更豐富了。”福州市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負責人說。去年4月,福州市總工會先后與市檢察院、市中級人民法院簽署協作文件,將原有的“工會+人社+司法+法院”四方聯動機制升級為“五方協同”,構建起“一會兩院”職工維權新體系。 這一機制在林師傅案件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市總工會在全市9個核心工會驛站賦能法律維權服務,建立了“驛站楓橋”快速勞動爭議調處機制,當租賃公司以“合同未體現”為由拒絕兌現口頭承諾時,負責該站點的公益律師通過分析協議條款,發現公司利用格式條款免除自身責任、加重勞動者義務的違法情形。工會隨即啟動“五方協同”機制,并協調行業管理部門介入,最終促成企業讓步。 “五方協同不是簡單疊加,而是要實現1+1+1+1+1>5的效應。”福州市總工會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機制通過普法宣傳聯動、信息互通共享、培訓指導聯合、糾紛化解多元、部門銜接強化五大舉措形成閉環。邀請法官、檢察官開展專項培訓,提升工會調解員和監督員的專業能力;在“園區楓橋”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等陣地引入仲裁員、法官坐班;對拒不配合企業,工會聯動檢察院發出《檢察建議》,增強監督剛性。 將矛盾化解在“家門口” 為更好地幫助職工解決矛盾糾紛,福州市總工會構建“五級工會法律服務矩陣”,即以市職工服務中心為樞紐,12個縣區中心為骨干,17個“園區楓橋”為分支,26個“驛站楓橋”為節點,1.4萬家基層工會為前沿,在空間上形成“15分鐘維權服務圈”,在功能上實現“預防—調解—處置—反饋”閉環。 福州市高新區工業園區的“園區楓橋”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門口的幾個牌匾格外醒目,這里不僅是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還是勞動爭議協同中心。該基地于2022年5月正式啟用,整合調解、仲裁、訴訟職能,為職工提供“預、調、裁、訴”全流程服務,職工“只進一扇門”就能解決維權難題。 作為國家級高新區,這里聚集著2.3萬家企業、25萬從業人員。2023年5月,40多名從烏干達礦山項目歸國的工人聚集求助,他們手握欠條卻討薪無門。“礦上干了8個月,公司一直以工程款未結為由拖欠工資。”工人代表曹某回憶道。 這場涉及160萬元的跨國糾紛,福州市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產業工會積極通過與區人社局共同建立的農民工綠色通道,聯動“護薪”行動,在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職工法律服務一體化基地快立、快審、優先調解,并由法院提前介入,裁審銜接,形成合力。經過10個小時連續調解,雙方簽訂調解協議,企業當場承諾分期支付全部欠薪。更關鍵的是,工會聯動法院、公安等部門提前介入,確保調解協議可執行。福州高新區交出了一份讓勞動爭議化解既有速度又有溫度的創新答卷。 “單一部門處理這類案件往往力不從心。”福州市高新技術(數字經濟)產業工會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基地創新建立“一站式”糾紛化解平臺,勞動監察負責調查取證,仲裁機構側重法律程序,工會提供法律援助,法院保障司法效力,形成“1+N”協同體系。針對群體性糾紛還開辟綠色通道,2023年以來已快速化解11起涉及500人以上的重大欠薪案件。2024年上半年,全區勞動仲裁調解率達77.17%,為勞動者追回欠薪1600余萬元,實現欠薪投訴動態清零。 動態監測防患未然 “與其等矛盾爆發,不如把工作做在前頭。”福州市總工會創新建立的勞動關系風險動態監測平臺,正成為預防糾紛的“雷達站”。該系統整合勞動仲裁、法院判決、工會信訪等數據,通過企業自查、鎮街巡查、縣級抽查、市級督查“四級預警體系”,實現風險早發現、早干預。2024年以來,市、縣兩級工會發放監督提示函120余次,線上瀏覽量1.3萬人次。 在福州快遞行業工會聯合會,工會工作人員每月都會不定期查看電子臺賬,重點檢查工資支付、工時制度等情況。今年3月,在檢查中發現某站點連續兩個月人均加班超時,工會立即發出《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督促企業整改,避免了集體勞資糾紛發生。福州市商貿工會針對某大型超市調改閉店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勞動風險,發出定向《工會勞動法律監督提示函》,提醒企業應按照法律規定妥善安置職工、規范解除勞動關系、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等,保障勞動者的勞動經濟權益和知情權、參與權,有效提升了企業的合規經營意識和用工管理的規范性,避免發生群體性勞動糾紛。 這種“抓前端、治未病”的理念不僅體現于此。福州市總工會積極整合與人社、司法行政、法院和檢察院的信息平臺,建立了“五方協同”的重大(敏感)信息預警和信息共享機制。在“兩節”等重要時間節點,聚焦以新就業形態為主的勞動者群體中欠薪、違法安排超時加班等突出問題,工會及時將發現勞動用工違法線索、重大敏感信息,運用“一函兩書”進行監督,并將相關信息通報人社、司法、人民法院或檢察院。同時,勞動監察、仲裁、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在日常執法和案件審理中發現的勞動權益保護類型化問題、重大敏感問題,也會及時向同級工會通報。“五方協同”實現信息共享互通,有利于開展爭議隱患排查預防,把矛盾糾紛處理在萌芽,發揮各方勞動領域“抓前端、治未病”的預防功能。 福州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揭示了一條重要經驗:維權服務既要“有溫度”,更需“有體系”。 體系化建設是基礎。“五方協同”打破部門壁壘,“五級矩陣”消除服務盲區,讓職工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找到維權“主心骨”。專業化支撐是關鍵。通過法官、檢察官、律師等力量協助,工會調解從“憑經驗”轉向“依法辦”,提升了公信力。源頭化治理是方向。動態監測平臺將被動響應變為主動預防,2024年全市勞動爭議發生率同比下降23%。 “讓勞動者體面勞動,讓企業輕裝前行,這才是和諧勞動關系的真諦。”福州市總工會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進一步聯動各方力量,完善和提升合力化解矛盾糾紛的維權服務矩陣,持續探索“線上+線下”職工維權新路徑,提升職工維權服務新質效,全力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工會實踐綻放更絢麗的光彩。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