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鄉法庭的云上“楓景” ——大田縣人民法院建設法庭以“訴聯網通”賦能鄉村綜合治理 大田縣人民法院建設法庭轄區東西縱橫上百公里,其中55個行政村地處偏遠山區,被稱為山鄉法庭。為破解山區群眾司法需求難、老年人群體訴訟不便等痛點,近年來,建設法庭在大田縣委政法委的支持下,依托綜治視聯網搭建起覆蓋轄區的共享網絡平臺,著力打造“訴聯網通 云上紛清”司法品牌,將法庭的司法資源和審判力量下沉到鄉鎮村居最末端,把智慧訴訟、調解指導、普法宣傳等服務送到群眾“家門口”。 強化調解生力軍 “要為村民辦普法講座?你們派法官來村里嗎?太好了!”3月27日,接到建設法庭干警電話的廣平鎮元沙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翁慧梅當即表示歡迎。 “現在有了綜治視聯網,我們可以直接通過連線上課,就安排在今天傍晚,有空的村干部和調解員都可以來聽聽。”法庭干警表示。 農村糾紛成因復雜,調解員能力直接關系到矛盾化解成效。針對這一需求,建設法庭法官將課堂搬到“云端”,與元沙村連線舉辦培訓講座。法官圍繞鄰里糾紛、家事糾紛等常見矛盾糾紛的特點及調解技巧等方面深入講解,并通過實際案例分析,詳細闡述如何在調解過程中運用溝通技巧找準矛盾焦點,進而有效化解糾紛。同時,法官向調解員普及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知識,強調在調解工作中要依法依規,確保調解結果的合法性與公正性。 “這次講座內容豐富、形式特別,法官講解的調解技巧非常有用,我受益匪淺。”參與講座的一名調解員贊許道。 聚焦前端預防,助力糾紛實質化解,建設法庭依托線上平臺讓經驗交流越過群山,讓調解工作直抵民心。 打造咨詢答疑站 “我現在年紀大了,孩子不給我生活費,兒子說沒錢,女兒說出嫁了不需要給我生活費,我該怎么辦呢?”5月29日,七十多歲的陳某通過視頻向建設法庭工作人員訴苦。 陳某育有一兒兩女,女兒出嫁后,兒子外出打工,她便在老家獨自生活。隨著年歲增長,失去勞動能力的她多次向子女索要贍養費,卻屢遭推脫。無奈之下,陳某前往村委會咨詢。村委會了解情況后,立即幫陳某聯系法官。了解情況后,法官決定出面幫忙做調解工作,通過陳某提供的電話分別聯系了她的兩個子女,告知“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女兒即使出嫁了仍有贍養義務。最終,兩個子女均同意每月支付一定的贍養費,共同贍養老人,讓其安度晚年。 “我不會騎車,去建設鎮又有點遠,我就隔著‘電視’謝謝您了……”一個月后,拿到第一筆贍養費的陳某特意找到村委會,請求再次連線法庭,要當面感謝法庭干警。 依托該平臺,建設法庭將咨詢答疑站常駐“云端”,把法律問題解答在百姓“家門口”,讓司法服務觸手可及。 架設解紛“高速路” 以云上連線代替路途奔波,建設法庭依托該平臺實現了訴訟業務“一站辦通”、矛盾糾紛“一網解紛”,著力打通司法服務“最后一公里”。 “高某欠我貨款不還,我要告他,但去法庭一趟好遙遠,如果碰上堵車得耗費好幾個小時。”2024年12月,農戶鄭某撥打建設法庭訴訟服務熱線求助,語氣焦急。 原來,鄭某與鄰鎮高某因貨款糾紛多次協商無果,但因交通不便、不會使用智能手機,一直未能起訴。當問及在線服務平臺的使用時,鄭某坦言:“我就是一個種地的,不會用呀!” 了解這一情況后,建設法庭干警告訴鄭某可以就近到所在地村委會,借助村委會現有設備,在村委會工作人員幫助下與法庭連線進行視頻調解等訴訟活動。一天后,法官連線雙方當事人開展線上調解,一起大額貨款糾紛迅速化于萌芽。 “沒想到這么快就能解決這個事,有這樣的設備,解決問題更方便了!”隔著屏幕,鄭某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一根網線、一塊屏幕,一句“您好”,架起法庭與山那邊群眾心的橋梁。自2024年12月搭建該平臺以來,建設法庭已通過線上解答法律咨詢21次、化解糾紛6起,調解指導8場次,法治宣傳4場次。法庭將不斷拓展平臺功能與業務實踐的結合路徑,在數字建設的浪潮中探索更好地服務山區糾紛化解的時代方案,打造更美的山鄉云上“楓景”。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