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閩侯縣檢察院立足刑事執行監督職能,深耕社區矯正檢察領域,以細致監督維護司法規范,以溫情幫扶助力浪子回頭,用一個個具體案例詮釋新時代檢察擔當,讓公平正義在“最后一公里”落地生根。 個性幫教 重獲新生促回歸 社區矯正工作是打通社矯對象教育改造“最后一公里”的關鍵。閩侯縣檢察院將監督融入幫扶,既嚴格監督社區矯正機構依法履職,又關注社矯對象的實際困難,通過“監督+幫扶”雙軌模式,助力社矯對象融入社會。 社矯對象李某因交通肇事罪被判處緩刑。在接受社區矯正期間,因事故造成的心理創傷和對未來的迷茫,導致其多次未按時報到。檢察官在走訪中了解到,李某家庭困難,妻子患病需要照料,而李某又因缺乏技能找不到穩定工作,情緒十分低落。 為避免李某再次違法犯罪,閩侯縣檢察院聯合司法所、村委會制定個性化幫扶方案:協調心理醫生為其進行心理疏導,聯系當地企業為其提供物流配送崗位。同時,幫他申請臨時救助,緩解其家庭壓力。在多方合力下,李某逐漸走出陰霾,不僅按時完成社區矯正,還成為企業的骨干員工。 “檢察官和司法所的幫助,讓我重新站起來了。”李某感激地說道。 優化限制 出行通途助新生 社區矯正工作不僅是對社矯對象的刑罰措施,更是司法機關為社矯對象搭建的重返社會的橋梁。閩侯縣檢察院堅持法律監督主責的同時,根據本縣域特點,體察社矯對象的真實難處,力求實現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社矯對象在縣內各片區間往返的最優路徑需途經福州的三環路,但容易出現越界的情況。尤其是在職的社區矯正對象,因工作原因,他們在縣域內各鄉鎮間的往返更為頻繁,如果不從福州的三環路通行,會大大增加社矯對象正常工作生活的時間、經濟成本,影響在職社矯對象改造的積極性。 為深入推進社區矯正工作的高質效發展,解決在職社矯對象外出限制挫傷其重新融入社會的信心等現實難題,閩侯縣檢察院與縣社區矯正管理局聯合商議,擬為在職社矯對象生活和生產活動開設“綠色通道”,申請將在職社矯對象的監管邊界擴大至閩侯縣鄰市區的三環路段。該申請經省司法廳征求省檢察院意見后獲批。 自監管邊界擴大以來,該院共為閩侯縣35名在職社矯對象的1000余次出行提供了便利。 數據共享 精準鎖定防脫管 刑事執行涉及法院、公安、司法行政等多個部門,閩侯縣檢察院積極構建“檢察+大數據”監督機制,通過數據共享、智能篩查等方式,精準破解社矯對象脫管漏管等突出問題,讓隱形監督變為精準監督。 日前,閩侯縣檢察院在檢察社區矯正工作中發現,社矯對象周某因傳播淫穢物品牟利罪被判處緩刑后,多次無正當理由、未經批準離開閩侯縣范圍,存在脫管風險。傳統監督模式下,僅靠查閱檔案和走訪調查,難以發現此類隱蔽行為。為此,該院創新運用“社區矯正對象脫管法律監督模型”,通過打通檢察、公安、司法數據壁壘,對周某的外出軌跡、請假記錄、報到情況等數據交叉分析,精準鎖定其多次不假外出的證據。 在確鑿的證據面前,周某承認了自己的脫管行為。該院依法向社區矯正機構提出撤銷緩刑建議,并全程監督收監執行。最終,法院裁定撤銷周某緩刑,對其收監執行原判有期徒刑3年。 “大數據監督模型讓脫管行為無所遁形,既維護了法律權威,也讓其他社矯對象引以為戒。”閩侯縣檢察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該院通過構建數據模型,已累計篩查出社矯對象脫管線索20余條,推動收監執行5人,有效堵塞監管漏洞,實現從“事后糾正”到“事前預防”的監督升級。 聯合普法 答疑解惑聽心聲 為增強社矯對象的法治意識與紀律觀念,從源頭預防重新違法犯罪,閩侯縣檢察院與縣司法局、福建省榕城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精心組織“明法守紀 矯心正行”主題警示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場景體驗+精準化法治教學+軍事化行為訓練”三維融合模式,推動社矯對象實現思想重塑與行為糾偏。 日前,該院聯合縣司法局、荊溪鎮人民政府等單位深入社區街道,開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主題宣傳活動。活動中,檢察干警通過發放宣傳冊,向群眾講解社區矯正工作的法律要點。同時,檢察干警解答群眾疑問,聽取群眾意見建議,進一步推動社區矯正工作貼近民心需求,幫助社矯對象順利融入社會。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