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修復新模式 司法護綠促發展 ——龍巖新羅法院將生態賠償金用于科普基地建設推動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8月14日,龍巖新羅法院公開審理并當庭宣判了一起濫伐林木案。該案突破生態修復傳統方式,建議將生態修復費用投入森林食品展示科普基地建設,探索出生態修復與產業發展協同共進的新模式。 2023年2月初,陳某某因自己承包的某山場高壓輸電線路下方林木存在安全隱患,在未取得采伐許可手續的情況下,雇請蘇某某(另案處理)進行砍伐,將砍伐所得用于抵扣砍伐費用,銷售得款7.6萬元。經專業鑒定,山場被砍伐的杉木、馬尾松、雜木共計298株,立木蓄積總量較大。案發后,陳某某自愿認罪認罰,于今年5月16日與新羅某林業站簽訂《森林生態恢復補償協議書》,向區自然資源局繳交了生態恢復履約保證金及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損失賠償金,總計11.7萬余元。 森林作為地球生態系統的關鍵一環,具有保持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保持水土、凈化空氣等重要功能。濫伐林木不僅破壞生態,更威脅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基礎。經辦法官審理案件時發現,該案已過去兩年多,現場植被茂盛,生長著木荷、木油桐等樹木,覆蓋度高,在原地補種修復并不適宜。為解決這一復雜的專業問題,新羅法院聘請生態技術調查官深度參與該案的現場勘驗、損失評估審查、修復方案論證及庭審技術意見發表等環節。結合實際情況,技術調查官最終提出創新思路,建議將生態損害賠償金投入新羅區森林食品展示科普基地建設——通過深度挖掘森林食品資源,用森林生態系統的可持續循環取代人為破壞的“減量”模式,既實現生態修復,又為產業發展開辟新路徑,打造具有新羅特色的“生態銀行”,該建議得到被告人陳某某的當庭認可。 森林食品產業的發展,契合國家倡導的“大食物觀”理念。近年來,“大食物觀”理念不斷豐富,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支持開發森林食品,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我國森林資源豐富,擁有34億多畝森林和8000多種木本植物,森林食品年產量超2億噸,人均森林食品產量達130公斤左右,已成為重要的農產品來源。森林食品遵循可持續經營原則,天然且無污染,發展森林食品產業既能充實“糧庫”,又能鼓起“錢庫”,助力鄉村振興與生態保護。 審理過程中,新羅法院不僅關注案件本身的法律懲處與生態修復,還著眼于社會治理。合議庭發現,某供電公司在下達用電檢查結果通知要求被告人陳某某消除安全隱患時,也未明確告知陳某某線路走廊下林木清理的具體范圍。對此,新羅法院向某供電公司發出司法建議,要求其在今后工作中明確安全間距標準,避免濫伐林木情況的發生,實現司法審判與社會治理的良性互動。 最終,依據相關法律規定,被告人陳某某因在未獲采伐許可的情況下砍伐自家承包山場林木,折立木蓄積達92.4436立方米,數量較大,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一年八個月,緩刑二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此外,新羅法院還向陳某某發出“護山令”,責令其在緩刑考驗期內通過參與環保宣傳、定期巡山護林、報告違法線索等方式,履行森林保護義務,進一步修復受損的環境資源。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