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布好評賺傭金”反被騙5000余元、“同城約會”刷單被騙2萬元、出售游戲賬號卻遭銀行卡盜刷1.9萬元……暑假期間,學生接觸手機、網絡時間增多,詐騙分子也盯上了這個社會經驗不足的群體,各種詐騙手段層出不窮。近期,龍巖市發生多起學生遭遇詐騙案件,其中,兼職刷單類、網絡交友類、游戲交易類、冒充明星類詐騙尤為典型。 兼職刷單 輕松賺錢的陷阱 7月23日,劉同學像往常一樣刷著某社交App,一條“發布商品好評可獲傭金”的兼職信息映入他的眼簾。他毫不猶豫地添加對方為好友,按照要求先充值76元做任務,可做完任務后,對方卻告知“操作失誤”。心急如焚的劉同學趕忙聯系“客服”,接著按“客服”要求下載某會議App開啟屏幕共享,并先后通過收款碼充值2900元和2799元。直到第二天,在父親的提醒下,劉同學才意識到自己被騙,損失共計5775元。 “暑假是學生找兼職的高峰期,詐騙分子抓住學生想輕松賺錢的心理,在網上發布虛假兼職廣告,以‘發布好評獲傭金’‘贈送禮物’等為誘餌,吸引學生入群。”龍巖市反詐中心民警剖析了這類詐騙套路。詐騙分子會發放小額傭金騙取信任,隨后以“充值越多、返利越多”為由,誘導學生不斷墊資充值。一旦學生上鉤,他們就會以“操作失誤”“卡單”“賬號被凍結”等借口拒不支付本金和傭金,甚至誘騙學生加大投入,騙取更多資金。 民警提醒: 網絡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任何要求先墊資的網絡刷單都是詐騙,學生不要輕易相信網上兼職信息,避免陷入詐騙陷阱。 網絡交友 “約會”背后的騙局 “我以為遇到了真愛,沒想到是一場騙局。”在校大學生李同學說起自己的遭遇時心有余悸。7月20日,他在某探App匹配到一名異性用戶,兩人相談甚歡,很快就聊得火熱。 隨著聊天深入,對方發來一個鏈接,引導李同學下載另一款App,稱想要“同城約會”就先刷單賺傭金。李同學沒多想,就在App里進行“資格認證”并開始刷單。然而,在這一過程中,App客服以“錯付金額”“操作失誤”等理由,要求他反復轉賬“解凍資金”。直到察覺被騙,李同學已損失2萬元。 民警提醒: 網絡交友需謹慎,對于陌生人的邀請和誘導要保持警惕,不要輕易下載不明來源的App,切勿盲目聽從對方指令。 售賣賬號 私下交易的“黑手” 7月16日,曾同學在某租號App上發布出售游戲賬號的廣告,一名網友主動聯系,讓他去某轉App上發布出售信息,并表示會下單付款。半小時后,對方發送偽造的付款截圖,讓曾同學聯系“客服”解決未收到款的問題。“客服”要求曾同學下載某App并開啟屏幕共享,曾同學隨后輸入支付密碼,當天銀行卡就被盜刷1.9萬元。 同日,學生小黃在某游戲QQ群結識一陌生人。對方以“幫忙游戲登錄簽到”獲取信任后,誘導小黃下載某會議App并開啟屏幕共享。隨后,小黃在對方指引下,使用家人銀行卡分5次向對方提供的所謂“數字貨幣”賬戶轉賬,共計被騙4995元。 民警提醒: 售賣游戲賬號或進行游戲交易時,一定要認準官方交易平臺,避免私下交易。不要輕易點擊陌生鏈接、下載未知軟件或開啟屏幕共享,更不要向他人透露銀行卡號、密碼、驗證碼等重要信息。 冒充明星 追星路上的“大坑” “我是她的粉絲,沒多想就掃碼轉賬了。”林同學說起自己的被騙經歷,后悔不已。6月20日,林同學在刷某短視頻App時,一名自稱是明星白某律師處工作人員的陌生人加其為好友,詢問其是不是白某的粉絲,現在只要登記個人信息,就可以告知白某在某短視頻App的聯系方式。林同學同意后通過App與對方視頻,并按照對方要求掃碼轉賬,共計被騙1.3萬元。 7月24日,邱同學收到“明星粉絲群”的私信,稱其泄露明星隱私。對方出示了“警官證”及相關“法律文書”,威脅邱同學若不配合調查,就立即逮捕其父母。恐懼之下,邱同學用奶奶的手機向對方多次掃碼轉賬,被騙走4400元。 民警提醒: 學生追星要理性,對冒充明星或相關人員的詐騙行為,要保持高度警惕,不隨意添加陌生好友、不進行掃碼轉賬等操作。遇到可疑情況,要及時告知家長或老師。 小貼士: 牢記防騙指南 筑牢反詐防線 面對暑假高發的學生群體被詐騙案件,龍巖市反詐中心向全市中小學生及家長發出核心防護指南。 1.設備管理要嚴格:家長應妥善保管手機支付密碼、銀行卡信息,避免孩子知曉。定期檢查支付軟件綁定的免密支付、自動扣款設置,關閉非必要功能。 2.反詐教育要前置:家長應明確告知孩子,任何索要密碼、驗證碼、要求掃碼轉賬或屏幕共享的陌生人都是騙子!公檢法機關、平臺客服絕不會通過社交軟件辦案或處理退款。 3.務必選擇官方平臺交易:游戲賬號、裝備交易務必在官方渠道進行。二手物品買賣選擇正規平臺擔保交易,拒絕私下轉賬或點擊不明鏈接。 4.“四不三問”記心間:面對可疑情況,堅守“不輕信、不透露、不掃碼、不轉賬”原則。尤其在轉賬前,必須“問家長、問老師、問警察”。 5.關心陪伴是關鍵:家長需關注孩子暑假網絡社交與金錢使用,發現孩子異常通話或長時間操作手機,應及時詢問溝通。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