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救”在點子上 “助”在心坎里 ——福清市檢察院下好雪中送炭“三步棋” “這筆救助金就像一場‘及時雨’,解了我們家的燃眉之急,也讓我對未來生活重新有了盼頭。”近日,救助對象老何向福清市檢察院檢察官表達謝意。約兩年前,老何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重傷,讓本就困難的家庭雪上加霜。福清市檢察院通過依法受理和快速辦理,僅用10天時間就為老何發放了救助金2萬元,同時向上級檢察院報送救助線索,申請聯合救助,并積極協調社會救助機構共同參與老何的救助工作。 這樣的司法救助,不僅是對被害人的雪中送炭,更是檢察機關踐行司法為民、傳遞法治溫度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福清市檢察院下好主動深挖線索、精準施策、多元幫扶“三步棋”,構建起立體化、精細化的司法救助體系,讓更多像老何這樣的當事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3年多來,該院共辦理救助案件52件66人,發放救助金106.7萬元。 深挖線索 筑牢救助防護網 “感謝檢察官,要是沒有你們主動來找我,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日前,回憶起當初的情景,陳女士難掩激動。 2024年5月,陳女士的丈夫在一起故意傷害案件中受傷,家庭失去了主要經濟來源,生活陷入困頓。讓她沒想到的是,案件還在辦理中,福清市檢察院檢察官就主動聯系她,告知她可以申請司法救助,最終幫助她點亮生活希望。 這并非個例。為確保“應救盡救”,該院建立“主動發現+多方聯動”線索摸排機制。據福清市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副檢察長鄭承武介紹,該機制一方面要求辦案檢察官在刑事、民事監督等各類案件辦理中,主動篩查被害人因案致貧的救助線索,實現“一案一排查”;另一方面,加強與婦聯、民政、鄉村振興等單位的信息共享,及時發現潛在救助對象。同時,依托12309檢察服務中心,暢通群眾申請渠道,形成多方聯動的線索發現網絡。 2022年以來,該院通過主動摸排發現救助線索50件,占救助案件總數的96%,切實將司法關懷送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精準施策 靶向幫扶解民憂 “經過幾個月努力,小宇(化名)逐漸走出陰影,重新回到校園。”近日,在與法官的電話中,小宇家人言語里滿是感激。 2022年9月,學生小宇在遭受侵害后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流,被迫休學。檢察官了解到,小宇自父母離婚后,就跟隨父親在福清生活。父母離異的成長隱痛,疊加侵害帶來的心理重創,小宇的世界一度只剩沉默與絕望。發現小宇的困境后,檢察官沒有止步于案件本身,一方面為其申請了救助金,解決其家庭的經濟困難;另一方面,聯系專業的心理醫生為小宇進行疏導,并多次與教育局溝通,幫助她重返校園。檢察機關用行動讓受傷的小宇重新有了奔赴未來的勇氣與希望。 “每個被救助對象的情況都不一樣,必須‘量體裁衣’才能真正幫到他們。”福清市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薛守勇說,該院聚焦未成年人、困難婦女、退役軍人等特定群體,實施“一人一策”精準救助:對未成年被害人,檢察機關除提供資金救助外,同步鏈接心理疏導,幫助其撫平創傷;對喪失勞動能力的救助對象,聯合民政部門落實低保等政策;對困難婦女群體,及時將救助信息通報市婦聯,雙方單位就心理輔導、經濟幫扶、家庭教育指導等方面聯合開展救助工作…… 2022年以來,該院通過靶向施策,共為55名特定群體發放救助金,讓司法救助更有“精度”與“溫度”。 多元幫扶 繪就司法同心圓 2022年7月,退役軍人老林(化名)突遭變故,因一起交通事故致輕傷一級、傷殘八級,妻子在該事故中死亡,他的父親身患精神分裂癥40多年,尚在醫院治療,家中僅靠年邁母親勉強維持。 福清市檢察院在為老林發放救助金的同時,沒有停下幫扶的腳步。檢察干警向退役軍人事務局移送了救助線索,聯系法律援助中心為老林提供法律服務,還協助其家屬成功辦理了低保。在多方幫助下,老林逐漸走出陰霾。 司法救助不能僅僅停留在資金救助上,更要關注被救助對象的長遠生活。福清市檢察院突破“單一資金救助”模式,探索“司法救助+社會幫扶”協同機制,聯合教育、婦聯、民政等單位,為被救助對象提供就學幫扶、心理疏導、低保辦理、醫療保障等多元化幫扶。2022年以來,該院已多元化幫扶15人次,真正實現“一次救助、長期關懷”。 充足的資金保障是司法救助工作的基礎。如何夯實救助“硬支撐”?面對一些被害人較大的救助資金需求,僅靠單一經費往往難以解決。為此,福清市檢察院積極向省檢察院、福州市檢察院報送救助線索,提請聯動救助,為被害人爭取多層次的司法救助支持。 “上下級檢察機關協同聯動,不僅拓寬了救助資金來源渠道,更形成了救助合力,確保被害人能及時獲得有效救助。”薛守勇表示。 從摸排線索到精準幫扶,從資金保障到多元救助……福清市檢察院以司法救助為紐帶,將法治力量轉化為民生溫度。“我們將持續深化救助工作,拓展救助覆蓋面,提升精準救助能力,讓更多困難群眾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與人文關懷,為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注入檢察動能。”鄭承武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