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的浦城縣富嶺鎮,稻田翻著金浪,老街的石板路被曬得發燙。富嶺派出所民警邱連興穿著洗得發白的警服,又一次走在雙田村的巷弄里——還有半個多月,這位鬢角染霜的老民警就要退休了。 從1985年那個攥著報到證、眼里閃著光的20歲青年,到如今額頭刻滿溝壑、掌心磨出厚繭的花甲長者,40年警路,他用雙腳丈量轄區23個行政村的每一寸土地,用雙手托起過200余次矛盾的化解,用傷疤見證過生死瞬間的擔當。那些藏在時光里的故事,像老街的樟樹,深深扎根在百姓心里。 “活地圖”的民情賬 “邱警官,東家的雞啄了西家的菜,您快來看看!”清晨的富嶺派出所值班室,電話里傳來雙田村支書焦急的聲音。邱連興放下剛泡好的茶,抓起警帽就往外走——這樣的“小事”,他管了26年。 1999年剛調至富嶺派出所時,邱連興背著帆布包走村入戶。那時沒有導航,他就手繪地圖:張家的老兩口獨居,門口有棵老槐樹;李家的孩子在外地打工,院墻有處缺口;王家和趙家因宅基地積怨多年,春耕時容易起沖突……3個月后,他手里的地圖記滿了密密麻麻的批注,成了所里的“活檔案”。后來所里換了5任所長,每次新民警報到,第一件事就是跟著邱連興走街串巷。“跟著老邱走一遍,轄區的‘脾氣’就摸透了。”新民警都這么說。 今年7月21日的那場鄰里糾紛,至今讓雙田村村民記憶猶新。八旬老人吳某患阿爾茨海默癥,總愛對著鄰居真某絮叨。那天,真某忍無可忍,抄起曬衣竿戳傷了吳某的耳朵。 邱連興趕到時,吳某正捂著耳朵哭,真某蹲在地上賭氣:“他天天念叨,誰受得了!”邱連興蹲下來,給真某遞過一瓶水,“老人記性差,就像小孩,咱多擔待點。”轉頭又對吳某說:“吳姨,您要是想說話,就來警務室找我,我陪您嘮。”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雙方終于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愿意和解。真某紅了眼眶,當場掏出醫藥費:“邱警官,我錯了。”吳某也拉著真某的手:“以后我不瞎念叨了。” 這樣的調解,邱連興辦了200多起。他總結的“四必訪”工作法,被年輕民警編成口訣:“矛盾苗頭早發現,幫扶人員常碰面,困難群眾記心間,安全隱患跑在前。” 傷疤里的赤子心 邱連興右臉有一道3厘米長的疤痕,像條暗紅色的印記。所里的年輕民警都知道,那是1989年“五四旅社”搶劫案留下的“軍功章”。 那年冬天,南浦鎮“五四旅社”突發搶劫案,剛從警校畢業4年的邱連興奉命抓捕嫌疑人陳某。狹窄的巷子里,陳某突然掏出匕首刺向他。“當時就想著,絕不能讓他跑了!”邱連興死死攥住對方持刀的手腕,兩人在泥地里滾打,匕首劃破他的臉頰,血順著下巴滴進衣領,他愣是沒松手,直到同事趕到,將人制服。送往醫院時,他因失血過多暈過去,醒來第一句話是:“人抓住了嗎?” 這道疤成了他的“勛章”,也成了提醒。2019年轄區村民江某持刀傷人案中,邱連興再次沖在前面。當時江某被同事用盾牌逼到墻角,仍揮舞菜刀亂砍。“我來!”邱連興一個箭步上前,左手按住江某持刀的手臂,右手去奪菜刀。 混亂中,菜刀砍中他的額頭,血瞬間糊住了眼睛。“別管我,先制服他!”他抹了把臉,和同事合力將人按倒。事后縫針時,民警黃煒看著他額頭的傷口直掉淚,他卻笑:“沒事,多道疤,更像警察了。” “穿上警服,就得對得起頭頂的國徽。”這話邱連興說了40年,也做了40年。臨近退休,他仍堅持每天巡邏。富嶺鎮集市人多,他總愛往人群里鉆,看到老人拎著重物就搭把手,看到攤販占道就笑著勸:“大哥,挪挪地,大家好走路。”他的宣傳從不照本宣科:給村民講反詐,就說“天上不會掉餡餅,掉下來的都是陷阱”;教孩子防溺水,編成兒歌“河邊水涼莫靠近,爸媽盼你平安歸”。 警營里的“傳幫帶” 富嶺派出所的會議室里,年輕民警小鄭正拿著筆記本飛快地記錄。邱連興坐在他對面,手里翻著一本泛黃的工作手冊,里面是40年間積累的“錦囊妙計”:“調解糾紛,要會‘望聞問切’——望臉色知情緒,聞語氣辨虛實,問細節找癥結,切要害解心結。” 這是邱連興退休前的“必修課”,所里的年輕民警都愛聽他講經驗。 去年剛入警的小黃在處理一起宅基地糾紛時,雙方各執一詞,調解陷入僵局。邱連興帶著他再去現場,指著墻角的界碑說:“你看,這老界碑還在,當年分地時就是以它為界。”之后,邱連興又找到村里的老支書核實,拿出幾十年前的分地記錄給當事人看,雙方頓時沒了脾氣。 “師傅教我,辦案不僅要懂法,更要懂人心。”小黃說,現在遇到難題,他還會下意識想:“要是師傅在,他會怎么做?” 有次小黃調解失敗,垂頭喪氣,邱連興拍著他的肩開導:“別急,群眾的氣順了,事兒就順了。當年我第一次調解,被當事人指著鼻子罵,后來又上門5次,他才肯聽我說話。” “師傅常說,警察不僅是職業,更是信仰。”小黃的眼眶紅了,“他教我們,查戶口要記得哪家有殘疾人,辦案件要想著別耽誤農忙,巡邏時要多看看獨居老人的窗戶亮沒亮。這些細節,比書本上學的更珍貴。” 退休后的邱連興,打算加入社區志愿服務隊。“警察還沒干夠,只要群眾需要,我就還能搭把手!”他笑著說。眼角的皺紋里,藏著40年的風霜,更藏著永不褪色的初心。而富嶺派出所的年輕民警,正帶著他的“錦囊”,沿著他走過的路,繼續守護這片土地的安寧傳承。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