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福州市馬尾區人民法院以“勤”為鑰,深耕生態司法保護,交出一份亮眼答卷——今年首年實現涉生態刑事案件“0”收案,標志著轄區生態環境治理邁入新階段。 “這水庫的水越發清澈了,村里的環境也特別好,沒有垃圾,釣魚的人也守規矩,大家心里都敞亮!”近日,該院干警聯合福州海警局馬尾工作站走訪白眉水庫時,沿岸村民的這句感慨,正是成果的生動注腳。 勤走訪 摸清生態脈 近年來,為保障司法力量、精準對接生態需求,馬尾法院加入區政府組建的轄區生態保護微信群。借助這一即時溝通平臺,法院實時關注轄區生態情況,并指派干警穿梭轄區山水之間,建立生態問題臺賬。 在白眉水庫走訪當天,馬尾法院副院長張衛民帶領干警走訪水庫生態區域,實地查看水庫水質、水源保護、周邊植被等情況,并與村鎮負責人交流,詳細了解水庫生態保護現狀、存在的堵點難點以及當地群眾的環保需求。 近年來,馬尾法院嚴格貫徹落實“常態化走訪+節點聚焦”機制,通過河道防污走訪企業、海絲藍屏到訪村鎮、生態修復回訪山林等形式,為轄區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提供切實司法保護。 通過常態化走訪,干警在現場回應群眾反映強烈的某駕校占用林地經營問題和多起非法采砂破壞河道案件引起的問題,并講解非法捕撈、隨意傾倒垃圾等行為涉及的法律法規。在植樹節、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重要節點,該院組織干警前往社區、村鎮開展生態司法保護宣傳,提供法律咨詢、發放生態司法宣傳冊。 勤辦案 嚴守生態線 “對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絕不能手軟!”接受采訪時,馬尾法院相關負責人嚴肅地說道。 10年前,馬尾法院受理的涉生態刑事案件案由呈現多樣化特點,涵蓋非法狩獵、失火、盜伐林木、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采礦等多個“涉山涉水”領域。 面對這一狀況,馬尾法院始終將生態環境資源保護作為重要工作抓手,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相關犯罪行為。經過10年的系統治理與精準打擊,該院受理的涉生態刑事案件案由逐漸縮減,從過去的多領域分散化犯罪,集中到非法捕撈水產品、非法采砂罪等單純涉水生態案由。截至目前,該院已實現轄區涉生態刑事案件“0”收案,標志著馬尾區生態環境資源保護工作進入新階段,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根本性改善。 同時,馬尾法院堅持“打擊+修復”并行,2018年至2024年共受理案件40起,涉生效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判賠生態修復金907余萬元。此外,該院還與馬尾區檢察院共同推動生態修復金精準投放,構筑前端預警、中端阻斷、后端修復的立體化生態司法保護模板,營造生態環境“不敢破壞,不能破壞”的良好氛圍。 勤協同 織密防護網 生態保護不是單打獨斗,馬尾法院涉生態刑事案件“0”收案,離不開一張跨部門、多領域的協同保護網。近年來,該院在轄區政府的領導下,區分生態保護不同領域,主動與自然資源規劃部門、生態環境部門、海警等建立起信息互通、線索互移、成果共用的協作機制。 2021年,馬尾法院與福州海警局簽訂《關于打擊海上違法犯罪工作協作機制》,為精準打擊海上生態違法犯罪行為搭建起高效協作平臺,開啟了涉海生態司法保護的聯動篇章。同年起,該院依托林長辦法官工作室和河長辦法官工作室,進一步建立涉林生態和涉水生態府院聯動機制,通過司法力量與行政資源的深度融合,實現對山林、水域生態環境的全方位守護。 在濕地生態保護領域,馬尾法院同樣積極發力。2024年,該院與馬尾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簽訂馬尾閩江河口濕地省級自然保護區生態司法保護工作框架協議,正式建立濕地生態司法保護協作機制,為這一重要生態區域的保護提供了堅實的制度保障,推動濕地生態保護邁入規范化、協同化軌道。 與此同時,馬尾法院不斷擴大“海絲藍屏”“法潤閩江,大美‘濕篇’”兩大生態司法保護品牌影響力。通過與福州海事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區農業農村局、區生態環境局等多個行政單位協同共建,形成生態保護合力。其間,該院還積極組織并參與數場增殖放流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水域生態修復,讓司法保護的觸角延伸至生態治理的各個環節。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