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護航 綠富同興 ——武平法院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助力綠色發展 武平不缺樹,林地面積占全縣土地面積的79.7%,卻格外重視補植復綠機制建設;武平不缺水,擁有福建唯一的跨省流域濕地公園,卻早早建立起“生態司法+河長制”聯動協作機制。地處“全國林改第一縣”,武平法院從審判執行出發,拓展“生態司法+”服務,做優生態之治,司法助力武平綠了水、活了林、富了民,走上高質量綠色發展之路。 “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2001年6月,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在武平縣捷文村開展“分山到戶”的試點工作;2002年8月,全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會議在武平召開;2003年,全省推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青山環繞中的武平,90%的人口與林業發生關聯。而在林改之初,武平法院的法官便明白,他們需要做好筑牢林區安全防線的充足準備。近年來,為了應對可能增長的涉林糾紛,武平法院跟上林改步伐,依法大膽適用簡易程序,將平均結案天數縮短3天。同時,探索形成以“扇形調解網+斗樣化解層+點狀消解法”為主題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創建“無訟林區”,全縣116個行政村實現涉林民商事糾紛“零訴訟”,掛牌確認“無訟林區”村10個。對仍存在的矛盾糾紛,武平法院推動成立武平縣涉林糾紛訴前調解中心,在全縣17個鄉鎮成立涉林糾紛訴前調解辦公室,聘請27名護林員為特邀調解員,率先在全省推動成立縣級行政訴訟案件協調委員會。 此外,武平法院加強對林權登記不規范、林地重復發包、行政執法等突出問題的分析和把控,及時向相關部門、行業發出司法建議,采納整改率達100%。2022年5月,武平法院首次適用“森林碳匯補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公開宣判一起濫伐林木案。被告人林某自愿繳納補植復綠保證金和認繳森林碳匯損失補償金,獲從寬處理,生態“破壞者”由此變成環境“修復者”。 對于武平法院生態庭的法官們來說,“上山”曾占據了他們大部分的工作時間,而如今,他們又增加了一項“下河”的任務。距離武平主城區10分鐘車程、總面積2.3萬畝的武平中山河國家濕地公園里,池塘、湖泊、沼澤、農田及森林交錯。位于其中的千鷺湖,空氣清新,撲扇翅膀的飛鳥影影綽綽,各種鳥禽的鳴聲此起彼伏。 但就在幾年前,這里上下游及周邊河道支流存在無序生豬養殖等問題,水質不同程度受到污染,近三分之二的濕地遭到嚴重破壞,水鳥和本土物種減少。面對窘境,武平縣鐵腕“治水”,多措并舉持續開展生豬養殖業污染綜合整治。跟隨保護腳步,武平法院推進“生態司法+河長制”,將河段管護納入社區矯正工作內容,發出龍巖市首份“護魚令”,與兄弟法院簽署汀江流域環保協議。 從專注解決林業糾紛,到助力生態治理,武平法院生態庭法官的足跡深深印在各個角落,用心守護綠水青山。發出“護樹令”,對涉毀林刑事案件的非監禁刑罪犯,責令其在緩刑考驗期內對古樹名木進行專門看護,實現被告人由“林木破壞者”轉變為“林木保護者”,以法治的力量守護美好家園;協同建立環境保護執法聯席會議制度,開展水土流失治理、森林防火及資源保護、村容村貌整治、生豬養殖環境整治等活動;推動“生態司法+林長制”,在縣林長辦設立法官工作室,推進涉林糾紛治理“共治、共防”格局,立牌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引來“中國最美小鳥”藍喉蜂虎到武平筑巢。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