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一次救助”到“長效保障” ——泰寧縣檢察院深化司法救助工作 辦理司法救助案件14件15人,發放救助金45萬余元,辦理的1起司法救助案獲評省級優秀案例……這組數據背后,是泰寧縣檢察院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彰顯檢察關懷的生動實踐。 近年來,泰寧縣檢察院堅持“應救盡救、分類施策”原則,靈活采用“經濟救助+社會幫扶+心理疏導”多元模式,對因案致困、因案增困的當事人開展精準救助,通過上門辦理、聯合多部門落實低保、就業幫扶等舉措,實現從“一次救助”到“長效保障”的轉變。 凝聚合力做“加法” 為破解救助資金有限、幫扶手段單一的瓶頸,近年來,泰寧縣檢察院構建“檢察+”多元救助聯盟,通過縱向聯動省、市、縣三級檢察機關強化資金保障,橫向協同縣民政人社、殘聯、關工委等單位落實政策幫扶,形成“上下貫通、左右聯動”的救助合力。 今年2月,泰寧縣檢察院開展司法救助回訪活動,到兩名未成年司法救助對象家中,詳細了解其家庭成員生活近況、救助金使用等情況,并送去學習用品。 去年5月,該院在辦理一起故意殺人案件中,發現被害人家庭面臨迫切困難,認為其情況符合司法救助條件,且單靠縣級救助資金難以有效緩解困境,遂提請三明市檢察院聯合救助。三明市檢察院經審查,確認被害人家庭情況特殊、生活緊迫,決定發放市級司法救助金,同時提請省檢察院啟動省級救助程序。省檢察院第十檢察部調研組一行前往被害人所在地調查,核實其家庭情況……三級檢察機關經多次研討,優化聯動救助方案,加快救助金審批,共計為被害人家庭發放司法救助金10萬元,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筑牢經濟屏障。 這一案件的辦理,讓檢察機關意識到“攥指成拳,方能合力致遠”。針對重點救助或生活極度困難申請人,泰寧縣檢察院積極請示縣委政法委、市檢察院開展聯合救助,籌措救助資金,共向市檢察院、省檢察院逐級申請配套救助7件8人,救助金額22萬元。針對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定群體容易遭受救助金管理不善的問題,探索“政府部門托管+金融機構協同監管”司法救助金監管新模式,確保司法救助金發揮最大實效。 提質增效做“減法” 2024年5月,泰寧縣檢察院在辦理一起涉未成年人系列案件中,發現受害人身心遭受創傷,且其家庭大多為農村低保戶,經濟困難且無力承擔長期心理治療費用。該院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組聯合控告申訴檢察部門啟動快速響應機制,打破“串聯審批”慣例,兩部門派員聯合入戶調查、并聯審查,召開部門聯席會快速審議,將審批時間壓縮至3個工作日,共發放救助金11萬元。 這場“檢察速度”的救援,為5個未成年人家庭注入新的希望。 這些家庭獲得希望的背后,離不開泰寧縣檢察院的一體履職。該院通過深化內部線索移送協作機制,承辦檢察官對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司法救助線索,按照《人民檢察院內部移送法律監督線索工作規定》移送線索,對外會同縣婦聯、縣農業農村、民政人社等單位,聯合開展困難婦女、軍人軍屬和流動、留守兒童等專項救助活動,進一步摸排救助對象線索,建立健全信息通報、線索移送機制。 同時,該院專門開通司法救助“綠色通道”,建立“線上+線下”快速受理平臺,對因案致困的農村留守老人、未成年人、殘疾人等特定群體實行“優先審查、優先審批、優先發放”的“三優先”辦理模式,大幅壓縮救助金發放周期,讓困難群眾第一時間感受到司法溫度。 用心用情做“乘法” 司法救助不是終點,而是幫扶的起點。司法救助具有輔助性、一次性的特點,如何避免“一救了之”的情況,實現“當下救”與“長久助”的有機結合?泰寧縣檢察院在一次次實踐中交出了答案。 2023年5月,泰寧縣檢察院在辦理黃某某司法救助案中,針對黃某某的特殊情況,積極協調殘聯、民政人社等單位,幫助其應聘到某校公益性保潔崗位,幫助其實現穩定就業、重拾生活信心。同時,該院聯合教育部門、婦聯為黃某某的兒子辦理貧困學生助學補助,確保孩子不因家庭變故而輟學。通過就業幫扶與教育保障,既解決了當事人的生計問題,也保障了下一代的教育權益,讓司法救助的溫暖真正轉化為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實效,助力特定困難群體走出困境。 “現在有了工作,孩子的學費也有著落,生活終于有盼頭了!”黃某某的感慨,正是“1+N”救助模式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泰寧縣檢察院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將原先以經濟救助為主模式,轉向“1+N”多元救助模式,在提供經濟救助基礎上,聯合民政人社、教育、衛健等部門配套開展心理疏導、醫療救助、教育幫扶、就業扶持、社會保障等延伸服務,推動救助從“輸血”向“造血”、從“短期”向“長效”轉變。 掃除盲點做“除法” 司法救助要救助人身,也要救助人心。2024年7月,在辦理汪某某司法救助案后,為幫助汪某某掃除心理陰霾。承辦檢察官聯合專業心理咨詢師對其開展個性化心理疏導,建立“一人一檔”跟蹤回訪機制,定期入戶開展跟蹤回訪,與汪某某所在村委建立常態聯絡,動態跟進汪某某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針對性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并聯合縣婦聯、學校協調解決醫療、就學等實際困難,幫助未成年被害人修復家庭關系、融入社會,逐步走出心理陰影。 為消除救助盲區,泰寧縣檢察院加強與社區、鄉鎮、扶貧辦溝通,摸清當地貧困戶和需要救助人員底數,對符合救助標準的建檔立卡,貧困戶優先救助。該院依托春蕾安全員工機制,摸排貧困留守兒童151名,建檔立卡;主動走訪縣農業農村、民政人社、婦聯、團縣委等單位收集線索,比對檢察業務系統中被害人信息,掃除救助盲點,對符合救助條件的未成年人、殘疾婦女12名,發放救助金12萬余元。 今后,泰寧縣檢察院將持續深化司法救助工作,進一步優化救助機制、拓寬救助渠道、提升救助質效,切實傳遞司法溫暖,為服務保障民生、維護社會穩定貢獻檢察力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