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事找干部,糾紛能解決 ——上杭縣臨城鎮打造矛盾糾紛調解“一鍵閉環” “持續了三年的糾紛,沒想到鎮里主動上門,一個月就給解決了!”清晨的陽光灑在臨城鎮信訪接待大廳,老張握著剛辦完的宅基地糾紛調解書,臉上露出了笑容。這樣的場景,如今在臨城鎮已成為常態。 在上杭縣委政法委的統籌指導下,臨城鎮健全矛盾糾紛調解全鏈條閉環機制,通過“主動接訪+多元共治+閉環處置”模式,有效化解了一批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今年以來,全鎮到縣信訪局初訪同比下降50%,群眾滿意度顯著提升。 把脈問診 解決“疑難雜癥” 5月9日上午,臨城鎮信訪接待室迎來一名特殊的訪客。白玉村村民曾某手持題有“為民解憂 情暖人心”字樣的錦旗,眼眶泛紅:“真的特別感謝大家!多虧你們費心費力幫我找到父親的墓地,我心里的大石頭總算落地了,這份恩情我一輩子忘不了!” 原來,3月12日,臨城鎮“主要領導接訪日”當天,曾某急匆匆趕來反映,其父親墓地消失在村新建骨灰堂附近,數日未找到,訴求幫忙找回。這個困擾他們全家多日的難題,讓曾某寢食難安。 “這事必須馬上辦!”鎮黨委書記高德星當即拍板成立由掛村領導、包村干部和村“兩委”組成的工作專班。第二天清晨,他們便通過走訪村內60歲以上老人、組織曾經的施工方多輪現場勘測等方式,經過2天時間鎖定了墓地位置,在清明節前幫曾某找回了父親的墓地。 近年來,臨城鎮堅持“首接首辦”原則,建立實施“每月12日黨政主要領導接訪日”制度,破解“責任虛化”難題。每月上旬,在臨城微信公眾號上宣傳當月12日信訪接待日,要求鎮村干部通過各種渠道轉發宣傳,確保提高群眾知曉度。接待日由鎮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司法所長、派出所所長在信訪接待室主動接待來訪群眾,另外由鎮信訪辦工作人員及4名鎮機關干部組成服務專班服務信訪戶。 鎮主要領導現場研判群眾訴求性質,對合理訴求明確解決路徑,對不合理的訴求耐心解釋政策。針對合理訴求,現場簽發《信訪事項交辦單》,明確責任部門和辦結時限,一般辦結時限為一個月,實現信訪問題“全鏈條閉環處置”,推動治理模式從被動應對向主動干預轉型,重塑干群互信關系。 “三色”處置 實現“祛病除根” 3月21日上午,隨著最后一戶征遷戶在協議上鄭重簽字,臨城鎮國道205線上杭縣背頭嶺至湖洋段公路項目(含富古大橋連接線)歷時3年的征遷工作畫上圓滿句號。 據了解,該征遷戶因內部產權糾紛、補償標準異議等多重矛盾交織,成為整個征遷工作的最后一道難關。臨城鎮黨委書記高德星帶領征遷工作隊,通過20多次上門走訪,耐心傾聽訴求,細致解讀政策,最終以真誠打動征遷戶,促成協議簽訂。 此次征遷工作中,臨城鎮正是運用了“三色”分類辦理機制,才有效化解相關矛盾糾紛。 近年來,臨城鎮創新建立了“紅黃綠”三色分類辦理機制,推動矛盾糾紛精準化解、高效處置:對鄰里糾紛等簡易事項開通“綠色通道”,由村(居)掛鉤領導“接單即辦”,24小時內上門核實,力爭2周之內調解化解;針對情況復雜的,村居或單部門無法解決的“黃色”事項,采取信訪聯席會的方式,調動相關部門和村居,推動實質性化解;對歷史遺留的“紅色”積案,實行“一案一專班”,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人大主席任組長,充分整合司法所、綜治辦、城郊派出所、婦聯、自然資源、經管等8個單位力量,在調查核實事實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政策解釋、困難幫扶、司法調解等手段化解。今年以來,該鎮已化解12件歷史積案,推動實現矛盾糾紛“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如今,在臨城鎮,群眾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有事找干部,糾紛能解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