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開學季的到來,學生返校、新生入學進入高峰期,詐騙分子也將目光聚焦涉學群體,各類“冒充學校收費”“虛假入學指標”等騙局頻發。為筑牢校園及家庭反詐防線,莆田市荔城區檢察院在依法嚴懲詐騙犯罪的同時,始終將“預防教育”貫穿全程,將反詐法治保護延伸至未成年人生活的各個場景,用司法力量為新學期保駕護航。 進村宣傳全覆蓋 農村涉學家庭往往是反詐宣傳的薄弱環節。為切實消除這一盲區,荔城區檢察院將反詐宣傳陣地直接“搬”到村民家門口。 “詐騙分子總是利用大家關心孩子、怕耽誤孩子學習的心理,編造各種理由誘導你們轉賬。一定要電話和班主任老師確認!”近日,在荔城區北大村的便民廣場、村口集市等人員密集區域,檢察干警圍繞“冒充學校工作人員收取贊助費”“虛假入學指標”“課后輔導繳費詐騙”等高頻涉學騙局,結合真實案例拆解詐騙套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逐一戳破詐騙分子的伎倆。 檢察干警還向村民發放反詐宣傳手冊。手冊不僅清晰列出涉學詐騙的常見手段,還特意標注報警電話、維權途徑等使用信息,方便家長查閱。“以前還總是擔心自家孩子上學遇到詐騙,現在手冊上寫得明明白白,遇到情況也知道該咋辦了!”一名村民拿著反詐手冊說道。 沉浸式法庭教育 不久前,隨著法槌落下,一場針對涉詐騙案件的庭審在荔城法院正式開庭,旁聽席上坐著的是來自轄區學校的多名學生。為了讓青少年在司法實踐中直觀感受到法律的威嚴,荔城區檢察院創新普法形式,將法治課堂“搬”進審判庭。 從法庭調查中對證據的逐一核查,到舉證質證環節控辯雙方的觀點交鋒,再到法庭辯論時對法律適用的嚴謹到法庭辯論,環環相扣的庭審流程讓學生快速沉浸其中,直觀了解詐騙案件的庭審邏輯與法律依據,也在沉浸式體驗中掌握了識別詐騙話術的實用技巧。 “以前總覺得詐騙離自己很遠,今天聽了庭審才知道,原來騙子的手段這么隱蔽。”一名學生在庭審結束后向檢察官感慨道。這種“以案釋法”的沉浸式教育讓抽象的法律知識變得生動可感,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識別詐騙的技巧,更在他們心中種下“尊法守法、警惕詐騙”的種子,為青少年筑牢反詐思想防線。 暑期互動趣味化 暑期是青少年脫離校園監管、易遭遇詐騙的關鍵時期。荔城區檢察院依托夏令營、大學生交流會等平臺,開展“電信網絡詐騙的識別與防范”主題普法活動,以輕松易懂的形式增強青少年反詐意識。 活動中,檢察官摒棄傳統枯燥的理論說教,而是以校園真實案例為切入點——從“學生因刷單兼職被詐騙2000元”到”大學生輕信‘客服’退款泄露銀行卡信息”,一個個發生在身邊的鮮活案例引發學生強烈共鳴。在互動環節,檢察官還設計了“反詐情境模擬”游戲,讓學生扮演“被騙子誘導轉賬”的角色,通過“如何拒絕對方要求”“如何向家長、老師求助”等實戰演練,掌握應對詐騙的關鍵步驟。 “以后遇到有人讓我掃碼轉賬,我一定會先和爸媽確認。”參與活動的學生小林說道。這種趣味化、場景化的普法形式,不僅讓反詐知識入腦入心,更有效增強了青少年的自我防范意識,為他們的健康成長加設了一道牢固的“反詐保險鎖”。 新學期伊始,荔城區檢察院將繼續發揮刑事檢察職能,通過法治“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等多種形式,開展更多接地氣、有實效的反詐宣傳活動,把反詐知識傳遞給每一位學生、家長,以司法之力護航未成人健康成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