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仲夏,廈門軍營村的茶山上發生一段小插曲: 返鄉創業的村民楊某躍發現自家撂荒十幾年的茶園被鄰居楊某強種上了茶樹,二人爭執不下。 “去議理堂邊喝茶邊聊吧!”聞訊趕來的村委會副主任高建設的一句話化解了緊張氣氛。在古厝廳堂里,高建設翻開法律法規耐心講解,一場沖突在茶香中悄然化解。 這個掛著《高氏家訓》、擺著茶桌的古厝,已成為廈門法治鄉村建設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廈門市通過打造特色法治平臺、完善法律服務網絡等舉措,為基層治理注入強勁法治動能。 茶香法韻,高山調解潤民心 軍營村的蝶變,始于一份跨越時光的深情牽掛。早在1986年和1997年,在福建工作的習近平同志就先后兩次到廈門軍營村,關注這里的環境和發展,指出要“多種茶、種果,也別忘了森林綠化,要做到山下開發,山上‘戴帽’”。從此,軍營村走上一條生態建設與脫貧致富有機結合的綠色發展之路,法治的種子也在此深植。 法律顧問在軍營村開展普法宣傳活動 在廈門市司法局的指導下,同安區創新打造“高山議理堂”,將現代司法與傳統解紛智慧相融合。在保留閩南古厝風格的廳堂里,家風家訓墻與傳統諺語相映成趣,茶桌成為化解矛盾的“談判桌”。更關鍵的是,這里接入了遠程在線調解平臺,村民足不出村就能獲得法院、司法所的專業支持。 “以前糾紛調解要跑幾十里山路,如今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高建設感慨道。6年來,這套模式讓軍營村及周邊茶產業糾紛下降超六成。 在法治護航下,軍營村實現“山上戴帽,山下開發”的綠色發展。昔日的貧困村如今茶香四溢,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87.02萬元,法治與經濟的協同發展在這里得到生動詮釋。 古榕議事,民主法治促善治 距軍營村30公里外的頂村村,法治基因正以更鮮活的方式融入村民日常。作為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頂村村深諳一個道理:“村民的事,村民商量著辦最靠譜”。 清晨,村民三三兩兩走過法治名人堂前,聚到村口的百年古榕樹下——這里不僅是納涼閑話的場所,更是民主議事的重要陣地。村里每月召開民主議事會,大到合作社分紅方案、土地流轉政策,小到抵制天價彩禮、遺產糾紛調解,議題全部由村民提議、集體討論。 頂村村開展“守護她權益 普法進萬家” 婦女權益專題講座 頂村村打造“三步見法,五步學法”的法治生態圈:從法治名人堂、憲法誦讀基地,到古厝墻上的法治諺語彩繪,法律元素與閩南山水渾然一體。駐村法律顧問實行“坐班制”,律師每周兩天在村委辦公室接待村民,其余時間手機24小時開機。 在法治的有力護航下,“黨支部+合作社+農戶”這一鄉村發展模式得以高效運轉,頂村村對全村民宿、茭白田、竹林資源實行統一運營和管理。得益于法治護航,合作社合同審核更加規范,土地流轉有法可依,村民權益獲得充分保障。2024年,村民人均收入達5.3萬元,村集體收入175萬元。貫穿始終的民主協商與法治保障,讓頂村村從“村民看干部干”變為“村民帶著干部干”。 近鄰睦里,共治共享筑和諧 位于思明區開元街道的深田社區,在2023年榮獲“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為城市社區的法治實踐提供了生動范例。 深田社區弘揚“遠親不如近鄰”的文化理念,創新探索“千百萬”群眾工作法,通過精準走訪全面掌握居民需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及時解決群眾訴求,形成一套有效的矛盾糾紛預防和化解體系。 深田社區居民代表參與社區建設議事協商會 “現在遇到問題就可以預約社區律師,了解更多法律知識,更好維護自己的權益。”深田社區的黃阿姨表示。社區每月定期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活動,將法治元素融入居民日常生活之中。 完善的法治環境為社區治理提供有力保障。深田社區探索基層矛盾糾紛化解機制,通過“近鄰評理室”等平臺,調解大量鄰里糾紛和物業管理矛盾,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這些實踐探索,與高山鄉村的法治建設交相輝映,共同詮釋法治廈門建設的廣度與深度。 “法治建設不僅為鄉村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更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專業法律服務。”廈門市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通過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產業發展保駕護航,為基層治理注入活力。” (圖片均由廈門市司法局提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