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心服務”給出最優解 ——龍巖市新羅區交出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高分答卷 工業園區內,機器轟鳴不停,生產線持續運轉;物流園區里,貨車穿梭裝卸,訂單貨物高效流轉;小微企業中,創業者專注研發,新點子化作落地項目……陽光下,龍巖新羅大地處處躍動著發展的脈搏,涌動著蓬勃的經濟活力。 法治是營商環境的“公平秤”,也是市場活力的“催化劑”。近年來,新羅區委政法委結合政法力量下沉,統籌各政法單位力量,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積極為企業提供安心、放心、暖心的“三心服務”,以精準高效的法治保障化解企業經營顧慮,切實為新羅區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加碼。 “盡心”筑基 讓企業安心扎根 近年來,新羅區委政法委持續深化落實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扎實開展“化解矛盾風險 維護社會穩定”專項治理,通過建立“分類轉交、跟蹤督辦、限時銷號”的閉環機制,讓企業糾紛有人管、有人盯、能解決,切實消除企業顧慮。今年以來,已成功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63件,以高效處置為企業營造安心經營環境,切實護航企業發展。 “如果走司法程序,法院判決解除合同,我們無法一次性拿出六七十萬元租金,可能會就此倒下。”今年1月,某商貿公司負責人江某談起糾紛仍心有余悸。 此前,江某向某工程公司租下2500多平方米廠房用于生產經營,前期投入數百萬元后公司陷入困境,不得已拖欠租金。在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中,法官胡謹鑣接到該案件后第一時間實地走訪。他發現工程公司是大型民營企業,而商貿公司剛起步,若失去租賃權將雪上加霜。胡謹鑣結合法律專業知識多次召集雙方調解,最終找到最優方案:縮減租賃面積以緩解商貿公司成本壓力,拖欠租金通過分期方式償還。最終雙方順利簽訂調解協議,既保住了商貿公司的經營命脈,又保障了工程公司的合法權益。 為進一步讓企業安心解決生產經營難題,新羅區綜治中心開設涉企矛盾糾紛“快速通道”。此外,新羅區委政法委從“源頭防風險、保安全” 出發,以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為抓手,嚴厲打擊侵企擾企、插手征地拆遷、破壞生產經營等違法犯罪行為,讓企業免受不法侵害,經營環境更安全;督促區直有關單位和各鎮(街)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從源頭上預防減少矛盾,保障重點項目順利推進;通過召開聯席會議,及時協調會商重點項目相關重大疑難案件和事項,合力化解風險。 一系列舉措環環相扣,為企業健康發展筑牢安全屏障,真正實現讓企業在穩定、安全的環境中安心經營。 “真心”保障 讓企業放心發展 “報警當天就立案,不到一周就追回200余萬元貨款!”今年7月,龍州工業園區某裝備制造企業負責人王先生在新羅公安駐企經偵聯絡室領回款項時難掩激動。這背后,是新羅公安創新服務的成果。此前,該企業發現員工李某偽造合同侵占貨款,向聯絡室求助。新羅公安啟動“快受理、快立案、快偵辦”綠色通道,結合“殲擊25”專項行動,6天內抓獲李某并全額追贓。 案件辦結后,新羅公安聯合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融合型”經偵服務站,為企業復盤財務制度、補齊管控漏洞,還梳理專利侵權風險點,既挽損又除隱患,讓企業經營更放心。這一模式已輻射多個園區,覆蓋3000多家企業,年均解決企業訴求100多件,涉職務侵占報警量下降28%,風險處置效率提升60%,為企業筑牢安全屏障。 企業需求在哪兒,政法系統的法治服務就到哪兒。新羅區委政法委編印《新羅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案例》,制定15條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舉措;新羅法院出臺服務民營經濟“十二條舉措”,通過繁簡分流實現“簡案快辦、繁案精審”,暢通“保立審執破”銜接,降低企業訴訟成本;區司法局成立行政爭議實質化解服務中心,推行涉企復議“容缺受理”“跨域通辦”,創新“一案雙書”模式幫助企業完善體系。 同時,新羅區推進知識產權強縣建設,出臺2022-2025年實施方案,建立多部門聯席機制,聯合知名企業開展打假行動,相關案例入選福建省2024年商標保護典型案例。新羅法院與市場監管局建立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機制,推行知識產權要素式審判,與16家電商平臺合作實現電子送達,設立銀雁經開區服務聯絡站,持續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質效,讓企業創新更放心。 “在區委政法委統籌下,全區政法系統正不斷完善司法保障、探索服務創新,全方位保護民營企業權益。”新羅區委政法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財產安全到訴訟便利,從爭議化解到知識產權保護,區委政法委始終以“讓企業更放心”串聯各項服務,為營商環境優化筑牢根基。 “貼心”服務 讓企業感受便利 6月3日清晨,陽光灑進龍雁經濟開發區,法官陳志強和調解員林薇帶著一摞散發著墨香的《企業法律風險防范手冊》,快步走進一家民營企業的會議室。不一會兒,屋里便坐滿了企業管理人員和一線職工。“大家早上好!今天咱們不講課,就聊聊平時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法律‘小疙瘩’——比如合同怎么審、用工怎么規范、糾紛怎么快速化解……”陳志強一番親切的開場,頓時讓現場氣氛活躍起來。 近年來,為給企業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區司法局、工會、法院、人社等多家單位凝聚力量,在龍雁經濟開發區、龍州工業園區創新打造“園區楓橋”服務平臺,集成普法宣傳、心理疏導、糾紛調解、法律援助、勞動仲裁、司法判決六大功能,實現“進門一站式、辦事不用跑”,讓企業切實感受到法律服務的暖心與便利。 3月9日,園區某企業與員工小王因加班工資發生糾紛,司法所調解員當天即響應入駐,聯合勞動仲裁人員快速核實情況,僅用3天便促成雙方和解。小王滿意地說:“不用到處跑、也沒耽誤工作,在廠門口就解決了難題,真的很暖心!”此外,新羅區還在中心城區布局22處“驛站楓橋”,專門為外賣員、快遞員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提供法律咨詢和應急幫助,讓法律服務更貼心、更可及。 新羅區政法各單位紛紛亮出“特色服務”:檢察院的“護航民企‘檢助理’”聯絡站,扎根北部新城企業服務中心,企業有疑問隨時能咨詢;法院依托“和雁訴非聯動工作室”,把訴訟服務搬到園區,企業維權不用再奔波;司法局組織14家律師事務所的130多名律師與企業“結對子”,上門開展“法治體檢”。 如今,在新羅區,從普法講座到糾紛化解,從風險提示到權益維護,全方位的法治服務讓企業更暖心,為新羅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滿滿活力。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