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居民“安居”更“安心” ——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協同多部門共商物業糾紛化解 物業糾紛牽動著每一位業主的心,小到物業費交納爭議,大到公共區域管理矛盾,若處置不當,不僅影響居民生活質量,還會影響基層治理穩定。 8月25日,莆田市城廂區人民法院聯合區綜治中心、住建局、司法局、信訪局等單位召開物業糾紛協同化解座談會,以“多元聯動、協同共治”為核心,為破解物業糾紛“痛點”“堵點”尋良策、謀實效,會上還開展了示范文本全面應用培訓,推廣“起訴狀、答辯狀”示范文本。 定調明向:法院開篇錨定協同核心 “物業糾紛看似是‘小事’,實則是關乎民生冷暖、治理根基的‘大事’!”座談會伊始,城廂區綜治中心負責人林輝點題明義。隨后,城廂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玲亞結合法院司法實踐,直指當前物業糾紛治理的關鍵問題:盡管法院、住建、司法、街道等部門各自發力,但“信息不通、聯動不緊、機制不長效”的短板,仍讓治理陷入“各敲各鼓”的困境——住建管行業、司法做調解、法院辦案件,力量分散導致部分糾紛“調處難、易反復”,且業主拒交物業費原因五花八門,物業管理的邊界不清晰,認定違約的標準不明確,甚至出現“部門管不好、法院不好管”的尷尬處境。 針對這一現狀,陳玲亞明確法院在協同解紛中的定位。她提出,既要做“司法保障者”,對調解成功的物業糾紛及時開展司法確認,為群眾合法權益“托底”,也要做“協同推動者”,以此次會議為契機,推動各部門從“單打獨斗”轉向“協同共治”,依托綜治中心平臺,把分散的職責“串起來”、治理資源“聚起來”,讓物業糾紛化解更高效、更長效。 復盤析因:派駐干部用數據“畫像” “近3年的物業合同糾紛里,服務質量爭議占比超6成,物業費收費金額爭議占比近3成,還有公共區域智能化管理這類新矛盾逐年增多……”會上,城廂法院派駐綜治中心干部曾可嘉,帶來了一份翔實的“物業合同糾紛復盤報告”。 報告不僅梳理了糾紛化解的工作成效,如通過多次調解,近70%的簡單物業糾紛在判前得到解決,更直面問題:部分物業企業“重管理、輕服務”,業主訴求響應不及時;復雜糾紛因涉及多部門職責,調處流程銜接不暢,導致群眾“跑多趟、耗時長”。“這些數據和問題,正是法院聯合各部門推進協同化解的‘靶向目標’,只有摸清‘病灶’,才能精準‘開方’。”曾可嘉說。 聯動研討:法院引導碰撞共治“火花” “物業服務不達標,法院能否和住建部門聯動,督促企業整改?”“簡單的物業費糾紛,怎么通過訴調對接更快解決?”研討環節,城廂法院引導交流方向,鼓勵參會人員圍繞“依托綜治中心平臺,強化職能聯動”暢所欲言。同時,結合司法實踐,針對討論中的焦點問題提出具體思路:對“簡單糾紛”,推動“社區調解+法院訴前指導”模式,讓小事在社區快速化解;對“復雜糾紛”,啟動“住建+司法+街道+物業+法院”聯合先行調處,由法院提前介入梳理法律爭議點,避免各方“推諉扯皮”;對“典型糾紛”,聯合住建部門開展“以案釋法”,既規范物業企業服務行為,也引導業主依法維權。 各參會單位代表紛紛響應:住建局將加強物業企業服務標準規范,司法局會強化社區調解隊伍指導,街道將主動靠前排查矛盾。一場研討,讓“協同共治”的共識愈發清晰。 物業糾紛無小事,協同治理見溫度。下一步,城廂法院將持續以“司法為民”為核心,把此次座談會的“共識”轉化為“實效”,用協同之力破解物業糾紛“痛點”,讓更多矛盾化解在基層、消弭在萌芽,為轄區居民打造“住得舒心、鄰里和睦”的生活環境,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司法力量。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