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準發力 守護民生底線 福鼎,這座因海而生、依海而興的城市,海洋經濟蓬勃發展,海鮮貿易成為當地經濟的重要支柱。然而,一種看似普通的海鮮——織紋螺,卻悄然成為群眾舌尖上的隱患。 2020年至2021年間,從事海上作業的林某某3次將捕獲的織紋螺銷售給林某龍,共計約150公斤,銷售額為5488元。本以為只是普通的交易,不想卻觸犯了法律紅線。 福鼎法院干警到農貿市場開展食品安全普法宣傳活動 “我知道麥螺有毒,但我不知道麥螺就是織紋螺。”直至站在被告人席上時,林某某的庭審陳述仍帶著懵懂與懊悔。可這簡單話語的背后,也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的盲區,以及部分從業者法律意識的淡薄。 “織紋螺含有的河豚毒素尚無解毒劑,僅0.5毫克即可致命,國家早已明令禁止銷售。由于其形態與普通螺類相似,不僅漁民容易誤捕,消費者更難以辨別,是潛伏在漁市攤位的‘隱形殺手’。”該院承辦法官在審理此案時發現,不少沿海居民對織紋螺的危害性認知不足,部分農貿市場的商販仍存在僥幸心理。 福鼎法院開展“移風易俗樹新風”宣傳活動 如何以司法之力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福鼎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以該案件為切入點,向福鼎市食安辦制發司法建議書,建議開展專項排查和科普宣傳,在碼頭、市場等重點場所筑牢防線。市食安辦迅速響應,聯合市場監督管理局、海洋漁業局開展“織紋螺清零行動”:每周3天派專人入駐農貿市場巡查,制作宣傳海報2000多份,通過融媒體發布消費警示,還在沿海村鎮開展“流動普法課堂”。 這場“從法庭到菜籃”的舌尖保衛戰,收獲了顯著戰果:2024年以來,福鼎市農貿市場未發現織紋螺銷售。“現在看到織紋螺就知道要報警,這東西碰不得!”前岐鎮漁民老陳的話,道出了全民參與的治理成效。 福鼎法院太姥山法庭青年文明號干警進社區開展反邪教普法宣傳活動 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近年來,福鼎法院切實發揮司法引領作用,聚焦地方中心工作和社會治理薄弱環節,因案因類發出涉及環境保護、金融風險、群眾生活等多個領域的司法建議。為確保司法建議的精準性和權威性,該院嚴把質量關口,規范內部審簽程序,推行審判人員、庭室負責人、分管院領導“三級把關”制度,對綜合類司法建議實行審委會研究機制,從格式規范到措施可行性層層審核。2024年,該院共發出司法建議29份,其中綜合類建議3份,全年司法建議反饋率與采納率均達100%,“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輻射效應正在不斷顯現。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