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平安畫卷,由無數民警的忠誠與汗水共同繪就。本報今起開設專欄《多彩警事·一線警察紀實》,將鏡頭聚焦最真實的警營一線,走近他們,感受“平安”二字背后,那份24小時365天不停歇的“警”色人生。 “警官證能證明什么?警察都能是假的!”何先生緊握手機,漲紅著臉,對眼前的林宏偉吼道。2024年9月,福州市公安局三叉街派出所社區民警林宏偉遇到了最難忘的一次反詐勸阻。當時,受害人何先生根本不相信他是真警察,執意要向騙子賬戶轉賬5萬元。 由于騙子“預判”了民警會上門勸阻,提前就給何先生“洗腦”,灌輸說如果有人打電話或者上門自稱警察的都不要信。“所以我一看到林警官上門攔截轉賬,馬上覺得他是假警察。”回憶起當時的情景,何先生對自己缺乏反詐意識而被擾了心智,仍感慚愧。“我勸了半個多小時,他始終不信。” 林宏偉告訴記者,最后還是他帶著何先生去看小區里張貼的警民聯系卡,確認過照片才讓何先生驚醒。 “有些時候,即便我們亮明身份、解釋風險,可受騙群眾就是一口咬定電話那頭的才是真警察。”林宏偉介紹,通過總結多次“緊急勸阻”的經驗,讓他意識到“亡羊補牢”的代價太大了。必須主動出擊,提高居民的反詐意識,才能織密一張讓騙子無處遁形的“平安網”。 林宏偉與物業中心經理溝通如何向居民推廣安裝反詐APP 彼時,轄區內的南臺十六府小區,電信網絡詐騙類警情占到了三叉街派出所同類警情的三分之一。此外,推廣“國家反詐中心”APP更是阻力重重,居民們普遍“嫌麻煩”“不配合”。守好群眾“錢袋子”的難題,像山一樣壓在這位新任社區民警的心頭。 怕什么困難重重?用腳步丈量,用心服務!扎根社區三個月后,林宏偉在摸爬滾打中摸索出“3+X”工作法。 “3是核心力量——民警、輔警、社區干部,X是無限延伸的幫手——志愿者、黨員、樓棟長、商家……大家齊上陣!”林宏偉解釋道。他依托派出所的“先鋒宣講隊”,走進社區、校園、商圈,一場場地講案例、教防范。小區宣傳欄、樓棟口、電梯間,貼滿了他們精心制作的反詐海報和提示。林宏偉還主動“潛入”社區各個業主微信群,把反詐陣地從地面延伸到“云端”,打造24小時在線的“微警務”平臺。 這套“地面+云端”“核心+群防”的組合拳,效果立竿見影。轄區電詐發案率2024年同比2023年斷崖式下降了75%,曾經高發的冒充“公檢法”詐騙更是銳減了80%! 險些被騙的何先生,如今成了社區里的反詐積極分子,逢人就講親身經歷。 社區黨支部書記王鑫對轄區的改變感觸很深:“自從林警官當了我們東韻社區黨委副書記,警務和社區力量真正擰成了一股繩!最實在的變化,就是咱們社區的詐騙警情噌噌地往下掉!” “宣傳得多了,居民心里那根弦自然就繃緊了。”看著轄區日益清朗,林宏偉很欣慰。2024年至今,曾經電詐高發案小區南臺十六府僅發生一起電信網絡詐騙警情。 “張依伯,天上可不會掉餡餅!但凡讓您先轉賬的,十有八九是騙子!‘錢袋子’捂緊點,準沒錯!”夜幕降臨,中駿世界城廣場華燈初上,人流如織,林宏偉的身影穿梭其中,他一邊發著反詐宣傳單,一邊跟熟悉的街坊打著招呼、敲著警鐘。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