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要采訪,劉亭警官連連擺手,“我就是普通工作,沒什么特別之處,不值一提。” 微微揚起的嘴角,一臉和氣,謙遜,是劉亭給記者的初印象。 “劉警官善于溝通,群眾基礎好。”同事的評價印證了記者所想。 福建省榕城司法強制隔離戒毒所(下稱榕城戒毒所)五大隊副大隊長、三級警長、兼任所團委書記的劉亭,雖為一名“80后”戒毒人民警察,卻已經是所里的“老民警”。從毛頭小伙到穩重“老民警”,劉亭對工作有自己的“秘訣”。 劉亭用仿真新型毒品為學生講解禁毒知識 “工作總要有人干,干就要干好” “我不出去!”艾滋病戒毒人員林某歇斯底里。在得知自己cd4值僅42后,林某一度想放棄治療。此前林某身體多處呈現黑斑,并時常發燒,在意識到情況不妙后,劉亭立即對林某進行檢測。 “正常人的cd4值在800以上,200以下可以說是情況很危急了。”由于所內醫療設施條件有限,劉亭和同事第一時間將情況上報,建議劉某出所治療,沒想到劉某極為抵觸。“他家人十分著急,但他認為治不好,不想給家人添麻煩。”劉亭說。 不放棄就有希望。劉亭和同事與林某家人反復溝通勸說,終于說服林某同意出所救治。經治療,林某慢慢恢復,其與家人多次聯系所民警匯報情況,并表達感謝。 “艾滋病戒毒人員普遍免疫力低,多數人員抑郁、焦慮,還伴生多種疾病。服用抗病毒藥物還會引發各種問題,甚至出現輕生厭世、幻覺幻聽,自傷自殘、攻擊民警的風險。”劉亭介紹說。 “剛接觸艾滋病戒毒人員時,我就是個啥也不懂的“愣頭青”,也會害怕。”劉亭說,但他想著“工作總要有人干,干就要干好”,這一干就是10余年。 榕城戒毒所是全省唯一收治艾滋病戒毒人員的戒毒場所。很多初入所進行戒治的艾滋病戒毒人員對艾滋病的了解并不多,容易產生恐懼心理,進而自暴自棄。對此,劉亭和同事在所黨委和所醫院的幫助指導下,定期邀請傳染病院的主任醫師和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到所會診、授課,并定期開展身體檢查,讓艾滋病戒毒人員全面了解艾滋病基本常識,放下心理包袱,克服對身體健康的恐懼。同時,劉亭還組織艾滋病戒毒人員“老帶新”,讓已經了解相關知識的人員現身說法,帶動新入所戒毒人員安心接受戒毒矯治和抗病毒治療。 在榕城大地上播撒禁毒的種子 “6·26”國際禁毒日,全省各地市火車站掀起“法治蒲公英 戒毒千里行”活動,戒毒民警、禁毒宣傳志愿者、“蒲公英”普法志愿者與鐵路公安一起登上列車,向旅客宣講民法典知識、禁毒知識。這其中就有榕城戒毒所禁毒宣講團的身影。 2017年,劉亭兼任榕城戒毒所團委書記以來,結合團委工作及志愿服務隊的服務性質和戒毒所工作的特殊“優勢”,成立榕城戒毒所“大榕樹”禁毒宣講團,在榕城大地上播撒禁毒的種子。 宣講團聯合司法局、禁毒辦、疾控中心、學校團委、社區等部門,深入福州大學、閩江學院、福建華南女子學院等多所高校,以及20多所中小學校,采用普法講座、法治教育主題班會等形式,為學生講解毒品的定義、種類、成癮原因,并針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好奇心強、自控能力差等弱點,重點向學生講解毒品的危害性,提高學生識毒、防毒、抗毒的能力。 為進一步做好流動務工人員的法治宣傳工作,劉亭與宣講團民警深入社區、企業,采取懸掛橫幅、發放宣傳資料、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通過身邊案例,向社區居民、企業員工講解毒品的種類、危害以及如何抵御毒品的侵害,讓禁毒意識深入人心。 截至2023年,禁毒宣講團共開展“珍愛生命 遠離毒品”“禁毒宣傳千里行”禁毒法治宣傳教育活動60多次,發放宣傳單8000余份。 耐心、細致、認真是工作的秘訣 劉亭從小就有一個警察夢。“2008年通過公務員招考,加入戒毒人民警察隊伍,踏入警營那一刻,我就深深感受到了肩上的重擔。一晃10多年過去,我在警隊中不斷成長與成熟,經歷了勞教制度的變遷廢止,見證了我國法治建設的不斷推進,同時也留下了不少工作經歷和經驗。”劉亭說。 今年,劉亭轉崗至警戒護衛隊,負責監所安全管理以及人員進出安全檢查。場所安全穩定是戒毒工作的壓艙石,做好安全維穩工作在強制戒毒所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工作中,劉亭始終貫徹安全穩定方針,做好相關人員安全知識和技能以及思想建設等工作。 “現在的工作和以前大不相同,但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劉亭說,不同的是工作內容,相同的是工作態度,“耐心、細致、認真是不變的秘訣。” 如今,劉亭幾乎以隊為家,每每在門崗處,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從一道門到二道崗再到視頻監控室,他來回不停地穿梭,一刻不放松,認真守護著場所安全的生命線。 “選擇做一名警察,就要深記頭頂國徽、肩扛責任的意義;選擇做一名警察,就要學會付出更多、奉獻更多。”劉亭深深記著一位退休老警察說過的話。“我深愛著這身警服,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將用更高的標準捍衛警察的榮耀。”劉亭堅定地表示。 (本報記者 胡蘇婷)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