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江市新塘街道創新打造“三聚”工作法—— 蹚出基層善治新路徑 在晉江市新塘街道,8.9萬居民與13個社區共同編織著多元生活圖景。近年來,面對人口結構復雜、城鄉矛盾交織的治理考題,新塘街道將“楓橋經驗”本土化落地,創新打造“智治聚能、善治聚效、共治聚勢”工作法,用科技為治理提速,以服務為民生升溫,借協同促效能升級,蹚出了一條基層善治新路子。 智治聚能 織就快速響應網 “半小時簽收、24小時聯系、48小時見面、15天化解閉環”,這組時間節點是新塘街道綜治中心處理矛盾的“硬指標”。依托這套機制,所有糾紛從受理到化解全流程在線流轉、動態分析、可視化管控,每一步都清晰可溯。 數字化改革讓新塘街道綜治中心變身為智慧治理“大腦”,“街道中樞—社區分中心—基礎網格”三級網絡全面鋪開,數據成為流動的治理資源。2024年,沙塘安息堂征遷時,“智慧網格”平臺敏銳捕捉到矛盾苗頭,通過線上調度資源、實時共享信息,工作人員快速介入疏導,最終讓征遷平穩落地。 “以前辦社保跑斷腿,現在一趟全搞定。”居民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三駐集成”模式的便利。新塘街道綜治中心實行“重要部門常駐、重點部門輪駐、涉事部門隨駐”,把醫社保、司法等力量擰成一股繩,集中辦理便民服務、矛盾調解等事項。綜治中心自投用以來,已接待群眾3100多人次,辦理便民事項1300多件,調處勞資糾紛80多起,讓“少跑腿、好辦事”從承諾變成現實。 “平戰結合”的應急機制更顯速度。新塘街道整合干部、民警、志愿者等力量,輪值指揮長有權統一調度資源。今年初,新塘街道一殘疾人服務中心發生學員突發疾病身亡事件,家屬情緒激動。輪值指揮長10分鐘內啟動預案,聯動多部門趕赴現場,一邊安撫情緒、固定證據,一邊引導依法解決,成功避免矛盾升級。今年以來,該街道運用這一機制化解10多起突發應急事件,讓治理從“被動救火”轉向“主動防控”。 善治聚效 架起民心連心橋 “老書記說話,我們信!”在新塘街道,“老書記調解室”是化解矛盾的“金鑰匙”。退休干部憑借“人熟、地熟、情況熟”的優勢,用鄉音講法理、以鄉情解心結,依托“委托—受理—調解—回復—回訪”閉環模式每年化解50多起復雜糾紛,讓不少持續多年僵局迎刃而解。 這樣的“本土品牌”調解力量,在新塘街道遍地開花:晉新社區“老王調解室”(書記+民警)獲評“泉州市優秀信訪調解室”;菜鳥物流園“分點式調解室”由企業中層、律師等擔任調解員,今年已化解30多起園區糾紛;依托汽車銷售綜治協會建立行業調委會,構建三級調解網絡,并設立調解點,組建調解隊伍,有效化解汽車銷售走廊頻發的汽車質量爭議、保險理賠等矛盾糾紛,專業事交給專業人辦。 “領導接訪日”活動,讓群眾訴求直達心坎。新塘街道推行“主要領導周接訪、當值領導日接訪、黨政領導周下訪”,微信公眾號每天預告接訪安排,包社區領導每周下沉社區,像拉家常一樣聽群眾說事。從登記到交辦再到反饋,閉環管理讓每個訴求都有著落。截至目前,已開展接訪下訪140多場次,辦結訴求170多件。 社區“書記回音壁”收集“一對一”心愿,線上直播間和線下吐槽大會鼓勵“面對面”說真話,“紅黃藍”分級機制實現“點對點”處置……這些“民情直通車”把矛盾化解在群眾家門口。去年以來,新塘街道正榮府小區業主子女入學問題、世茂云城勞資糾紛等30多道難題,都通過快速響應機制在轄區解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 共治聚勢 筑牢平安防火墻 “征遷‘零上訪’,機制是關鍵。”新塘街道在梧林傳統村落、空鐵樞紐等項目征遷中,推行“三化一中心”機制——矛盾糾紛“專項化治理、清單化化解、規范化調解”,由綜治中心統籌,通過風險評估、方案優化、政策宣講,實現和諧征遷。這一經驗同樣適用于破解歷史積案。 某企業與居民的土地爭議持續20年,從沖突到涉訴涉刑,成為治理“老大難”。今年初,新塘街道將其列為重點積案,啟動“分級調度+聯席會商”機制:社區先排查焦點,黨工委書記牽頭,組織多部門召開聯席會厘清事實,包案專班邀請老書記、律師參與調解,經過多輪協商,最終于3月促成雙方當事人和解。 數據賦能讓源頭防控更精準。新塘街道綜治中心數字化平臺整合政務、市場監管等數據,構建“風險預警—智能派單—處置反饋—效能評估”閉環。通過分析勞資糾紛高頻數據,提前對23家企業開展用工檢查,從源頭上減少隱患。 針對信訪積案,新塘街道開展“大排查、大接訪、大化解”專項行動,建立重點矛盾清單,落實聯席會議制度,堅持“拼、議、快”三字訣,實行“一案件一策一專班”。專項行動開展以來,已化解歷史積案20多件,形成“集中攻堅—長效治理”的良性循環。 從智慧中樞高效運轉到多元調解春風化雨,再到源頭防控標本兼治,新塘街道用“三聚”工作法破解治理難題,讓“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街、矛盾不上交”成為現實,為基層治理寫下了溫暖而有力的注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