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區警務,是藏在煙火里的守護。陳海清、鄭麗敏、謝銀華3位基層民警扎根基層,以不同的“陣地”書寫相同的擔當。他們把派出所“搬”進百姓生活,讓警徽在家長里短中閃光,他們用腳步丈量責任,以真心焐熱民心,成為群眾心中穩穩的依靠。 陳海清:矮板凳上,他記錄下43本“民生日記” □陳晉東 8月13日,漳平市公安局桂林派出所社區民警陳海清起了個大早,7時許,他就來到李阿婆家,坐在矮板凳上,與李阿婆攀談起來。原來,李阿婆腿腳不便,子女又不在身邊,前日打電話跟他說了要補辦戶口簿的事,這次專程上門了解情況、領取材料、幫她申辦。陳海清邊問邊在警務日志上記錄著相關信息。這是陳海清20年如一日的社區工作常態,他走遍了桂林街道的4個社區、72條街巷,在老百姓家里、門前的千百張矮板凳上,記錄了43本“民生日志”。 社區工作雖然平淡而繁雜瑣碎,但陳海清樂此不疲,他喜歡與群眾在一起,力所能及地幫他們辦點事、解難事。久而久之,群眾對他的稱呼也從“小陳”變成了“陳叔”。他覺得,這份親近很珍貴,自己的從警人生很有意義。 陳海清坐在矮板凳上向群眾講解詐騙案例。 □陳浛崴 攝 走在桂林社區的街巷中,可以發現商鋪門前、群眾家門口都擺著矮板凳。矮板凳是周邊居民納涼嘮嗑的尋常物件,也成為了陳海清的“移動辦公椅”。在縱橫交錯的街巷里做社區警務工作,陳海清沒有固定的辦公地點,看見商鋪前的矮板凳還有空座,他便自然坐下;望見院落里有人呷茶,他也主動湊過去。 作為社區民警,陳海清每天坐在矮板凳上,面對的是群眾的家長里短、鄰里糾紛,在這些普通而又瑣碎繁雜的日常警務工作中,他用耐心、責任心,筑起社區平安防線。 桂林街道處在城鄉接合部,公司廠房、出租屋、自建房混雜,商鋪密集,治安相對復雜。對此,陳海清獨創了“四微警務”:微信群收集社情民意、“微管理”解決社區充電樁難題、社區聯防隊織密“微防范”、校園安全演練做精“微服務”。從矮板凳上琢磨出的治理辦法,讓警心民心在社區平安建設中緊緊相連。 深耕社區二十載,陳海清成了轄區行走的“活地圖”。警務日志里,獨居老人的門牌號、留守兒童的學校地址,他都用不同顏色標注得密密麻麻,這些信息都是他坐在千家萬戶的矮板凳上,一筆一畫記下的“溫情檔案”。 “坐在矮板凳上,才能與群眾的心貼得更緊?!标惡G宄_@樣說。去年盛夏的一個深夜,急促的報警電話聲響起:南美坪村養殖戶老林家的耕牛,在黃祠溪邊不見了。水流洶涌,夜色深沉,一片漆黑,難以尋找。陳海清突然想起,老林曾在閑聊中提過,他習慣在自家牛耳朵上系一根顯眼的紅布條。憑著這一線索,他很快和同事找到了在溪流中央不斷掙扎的耕牛。 陳海清沒有絲毫猶豫,綁上安全繩,小心蹚進齊腰深的湍急溪水中,摸索著靠近驚惶的耕牛,最終成功將受驚的耕牛牽回岸邊。老林感激得說不出話來。事后,同事們贊嘆他的好記性,陳海清卻擺擺手:“哪是什么記性好,板凳坐久了,群眾的事自然就裝在心里了?!?/p> 二十年光陰流轉,群眾家門口的矮板凳越磨越亮,警民之間的信任也愈發深厚。當第一縷陽光灑滿閩西紅土地,總能看到陳海清拎著公文包走在街頭巷尾?!瓣愂鍋砝玻 辈粫r傳來的招呼聲里,陳海清又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