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以下簡稱《網絡安全法》)正式實施五周年。作為我國網絡安全領域的基礎性法律,《網絡安全法》是我國網絡空間法治建設的重要里程碑。 法者,治之端也。 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就沒有經濟社會穩定運行,廣大人民群眾利益也難以得到保障。《網絡安全法》在保護個人信息、治理網絡詐騙、保護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等方面做出了明確規定,為公眾普遍關注的一系列網絡安全問題,勾畫了基本的制度框架。 在《網絡安全法》實施之后,我國相繼頒布了《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出臺《網絡安全審查辦法》《云計算服務安全評估辦法》等政策。網絡安全法律體系的不斷完善,對維護國家安全、網絡主權,保護公民權利,促進數據流動應用及經濟發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五年的時間里,網絡黑色產業鏈也在不斷進化。在執法機關辦案及相關研究發現,如今的“黑產”從業者呈現出明顯的集團化、產業化趨勢,具有很大的迷惑性,這些安全風險遍布關鍵基礎設施、工業互聯網、車聯網、智慧城市等各大場景,眾多行業用戶也必須直面大數據安全、云安全、供應鏈安全等一系列非傳統安全的挑戰。 今年3月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監測發現,2月下旬以來,我國互聯網持續遭受境外網絡攻擊,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已及時對攻擊行為最大限度予以處置。 這也再次提醒我們,網絡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數據化時代,社會治理模式從單純的政府監管向更加注重社會協同治理轉變;網絡生態安全的復雜性也決定了做好網絡安全工作不是某個機構、某個部門的事,而需要自上而下、全民參與。 如何應對網絡安全風險挑戰,需防患于未然。 一方面,政府通過不斷健全完善網絡安全法律制度、加強網絡安全領域宣傳和執法力度與協作,構建切實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另一方面,網絡運營者應當制定網絡安全事件應急預案,及時處置系統漏洞、計算機病毒、網絡攻擊、網絡侵入等安全風險。安全軟件企業要加大技術研發創新力度,加快網絡安全解決方案與行業業務場景的融合覆蓋,協助用戶構建切實有效的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作為網民個人在享受網絡空間帶來便利的同時,需自覺規范網上活動行為,不破壞網絡空間技術基礎,不發布違法有害信息,不傳播負面及謠言內容,主動遵守法律法規、道德層面的公序良俗,用理性的態度上網,養成守法的習慣,積極參與網絡空間治理。 同時我們應該看到,網絡攻防之間的博弈永遠在進行,沒有絕對的安全,只有不斷地實戰、完善和提升。清朗網絡空間,我們任重道遠。 (余凌云)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