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時,我家是一處典型的江南老宅,每至冬天,即便長窗緊閉,仍透著幾絲滲入骨髓的寒意。一個人呆在臥室里冷得出奇,于是,我端起小板凳,躲到狹小的灶間,坐在煤爐前,一邊取暖,一邊讀閑書消磨時光。 叔祖母每天晚上要燒熱水洗腳、沖湯婆子,約莫要折騰到八九點鐘才消停。這段時間,我靜坐于爐畔,手里捧著一卷書消遣打發時光,陪伴我的只有一把鐵皮老壺,它穩若泰山地安坐于煤爐上,壺中的水在熊熊炭火的燃燒中持續升溫,冒出白煙,滋滋作響,撩動著寒夜的靜謐,讓人感受到一股人間煙火的氣息。 如果說爐火能溫暖人的身體,那么,書籍則能溫暖人的心靈。在一個個天寒地凍的日子里,我圍著火爐,一本接著一本讀書,從楚辭漢賦的旖旎綺麗到唐宋詩詞的風流倜儻,從縱橫江湖的刀光劍影到纏綿悱惻的兒女情長。看乏了,對著若明若暗、跳躍閃爍的火苗,眼前浮現出一幕幕古人讀書的場景。 我受了古人“夜讀”的影響,亦有了夜讀的心境,一本本書記是一個個打開通往新世界的窗口。我已經記不清在多少個寒夜,擁著一爐炭火,讀過多少本書,乃至后來,我逐漸習慣在夜里讀書,尤喜在寒夜用功,乃至讀到東方泛白。因為,冷能清新頭腦,夜,能摒除雜念,母親經常心疼地數落我不愛惜身體,父親看到,曬然一笑:“比起我當年,她這點算什么?”父親少年時,正逢“文革”,知識青年“下放”農村“體驗生活”,他白天忙農活,夜宿破茅屋,在一個個水滴成冰的冬夜,他借著煤油燈的微光,捧書苦讀,倘若將書籍比作一個個寶藏,那父親就是開掘寶藏的人。所謂天道酬勤,父親終不負所望考上大學,逃離了農村。 光陰荏苒數十載,我從稚童步入弱冠,從而立邁向不惑,老宅早已拆遷,我們搬入洋樓,煤爐已是浮云,屋里裝了地暖,窗外,飛雪漫漫,窗內,暖意融融,往柔軟寬厚的棉被里頭一鉆,有了沉醉溫柔鄉的愜意。床頭砌滿了書,我可以點兵點將似的想翻哪本書就翻哪本,忽地想起了林語堂曾說過:“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狼藉橫陳于沙發之上,然后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古人夜讀或為黃金屋、或為顏如玉,我的父親則為了考大學,改變命運而讀,功利性極強,便是當年的我,也抱著蹭爐火余熱的初心。唯有此時的我,既不用甘受囊螢映雪之苦,亦不用為取暖消磨時光而讀,我的靈魂在白紙黑字間走遍大江南北,在油墨幽香中橫跨古今中外,吹滅讀書燈,披上一身月,這才算真真正正得了讀書的興味,做了時空的主人。 (申功晶)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