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時代楷模孫麗美事跡有感 “我深深地愛著你,這片多情的土地…………我耕耘過的田野上,一層層金黃翠綠。我怎能離開這河叉山脊…………”在追授孫麗美同志“時代楷模”榮譽稱號的大會上,歌唱家深情演唱,觀眾輕聲應和,表達了人們對孫麗美的深切懷念和深深敬仰。展讀孫麗美的感人事跡,讓人感觸最深的是她的心與村民貼得那么近、對村民那么地親! 孫麗美原先的辦公室在村委會三樓的“書記主任室”,后來,她搬到了二樓的便民服務窗口,并且是服務窗口的第一個位置。有人對此不解,說這會招來麻煩事,她說:“這里好,離群眾更近一點,他們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一句樸實無華的話,表達了她把群眾當親人的真摯情感,也蘊含著一個基層黨支部書記的為政之道。 離群眾更近點,心就貼得更緊。列寧曾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正所謂“情通才能理達”,好的工作方法,往往是理性認知與情感因素結合的結果。孫麗美擔任書記后,主動拆除“心墻”,架起“心橋”,不僅“身入”,更注重“心入”“情入”。歷數孫麗美心系群眾的感人事跡,一個個難忘的畫面閃爍在眼前———— 村里的老人到縣城接種疫苗,她擔心老人不會使用“健康碼”,就親自帶著他們去。飯點到了,她和大伙兒一起席地而坐吃快餐;征遷工作開始,她主動攬下繁雜的資料統計工作,為了使數據統計無誤,她挨家挨戶做調查,整理出7000多頁資料,只為讓村民簽下協議的那一刻能夠安心、放心…………正是這一步步走,一句句問,一條條記,一件件做,使孫麗美與群眾的心貼得更緊,對群眾的訴求了解得更清,進而架起了與群眾溝通的“心橋”,收獲了春風化雨的效果。使許多難解的“結”解開了、難辦的事辦成了,由當初上任時人們疑惑的眼神,到人人豎起大拇指的夸贊,孫麗美用行動證明了泰戈爾的一句名言:“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 離群眾更近點,賬就算得更清。生活和工作免不了算賬,然而如何算好賬卻大有學問。有人精于算小賬,把心胸算窄了,把人算小了;有人善于算大賬,把心胸算寬了,把人算大了。孫麗美屬后者。她善于算經濟賬,誰家果園種了幾畝柑橘,誰家池塘收獲了幾擔蓮子,誰家院子里養了多少土雞土鴨,她都一清二楚;她善于算扶貧賬,她所在的古縣村29戶貧困戶,她隨口就能說出哪戶人家里幾口人、收入多少、電話號碼多少…………她更善于算公私賬。河道整治遇到自家堂哥違規建蔬菜網,孫麗美首先拿“自家人”作示范,三番二次登門做工作,終于說服堂哥拆掉違章建筑;親叔叔上門申請低保,她一口回絕:“村里還有比你更符合條件的人。”有人評價孫麗美:村中事務敢“碰硬”,她憑的是一桿“公平秤”。 有道是:“人心換人心,瑪瑙換黃金。”只有心里裝著群眾的人,才能把群眾的安危冷暖賬算得清;只有拋棄私心雜念的人,才能把公私賬算得清。人們常講知識就是力量,能力就是力量,這都不錯。然而在人們的心目中,清正廉潔則是更為震撼人心、凝聚人心的力量。孫麗美同焦裕祿、谷文昌、廖俊波等黨員領導干部一樣,讓我們深刻感悟到,黨員干部有了清正廉潔的品格,心中就有了“定力”,行動就有了“準繩”,在群眾中就有了威信,就能干好事、干成事,贏得“一心為公、一身正氣、一塵不染”的美名。 離群眾更近點,事就辦得更好。“如何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讓古縣村發展起來,讓村民的腰包鼓起來,是阿美書記想得最多、做得最多的事情。”古縣村村委會主任孫萬進如是說。在村黨支部書記的崗位上,孫麗美和支部“一班人”為村民干了許多實事、好事————發動村里黨員和能人建蔬菜冷庫,解決村里蔬菜銷售難、儲藏難的問題;對接農業開發公司,爭取資金進行水利修復和農田改造;發掘古村文化資源,籌劃旅游對接鄉村振興戰略…………一件件實事、好事,在孫麗美的推動下落地生效,給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3年來,古縣村人均年收入從1.8萬元增長到2.4萬元。 當初,村民并不看好的“阿美書記”為何有如此魔力?答案就在于她能干事、敢擔當,凡是有利于村集體和村民的事,她都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大膽地干,堅決地干。不僅平時能吃苦、帶頭干,樣樣工作走在前,而且關鍵時刻沖在前,在疫情、山火、臺風等災害面前站得出來、豁得出去,直至貢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而這一切,都基于她與群眾心貼心,把群眾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用真心、細心和暖心去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書寫了大寫的人生。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曾用這首古詩教育和勉勵黨員干部要傾聽百姓疾苦、關愛百姓冷暖,孫麗美用行動踐行了總書記的要求。她離群眾近,不只是物理距離近,而是心理距離近;她對群眾親,不是口頭上的表態,而是融入血脈中的真情。扎根基層、甘于奉獻,孫麗美生前為民服務的點點滴滴,是中國數百萬村干部工作影像的剪影,人們會記住“阿美書記”們寫在沃土上、留在青山間的美。 (向賢彪)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