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9月8日訊 “社區工作,一個字忙,兩個字很忙。”日前,在廈門市公安局海滄分局東孚派出所,黃冠振一邊拿起資料往外趕,一邊與記者交流。 黃冠振,2010年考入公安隊伍,2017年從新陽派出所調到東孚派出所工作,現為社區警務隊隊長。 從警近12年,黃冠振超過10年都在社區。“社區工作,其實就像‘彈鋼琴’,必須在把情況搞清楚的基礎上,統籌兼顧、綜合平衡,突出重點、帶動全局。形象地說,就是要十根指頭彈鋼琴。”黃冠振向記者介紹了他十年“彈鋼琴”的心得。 在黃冠振(左二)的調解下,雙方握手言和 腳步丈量社情,心中需有“譜” 孚美社區地處馬鑾灣新城西片區,去年1月初揭牌成立。雖然成立時間短,卻是東孚派出所轄區人口密度較大的社區。在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規劃戶數2萬戶,人口2萬余人,工地多、商家多、流動人口多,人員復雜,各種各樣雞毛蒜皮的小事隨時發生。作為社區民警,黃冠振幾乎每天都要到負責的片區轉一轉,到各家各戶走一走。 “‘彈鋼琴’,首先要心中‘有譜’。心中有數,才能手上有招。”黃冠振告訴記者,去年年底工作調整后,他負責孚美、鼎美、蕓美、后柯幾個社區,人口3萬余人。注重夯實社情基礎,這位“大管家”對轄區了如指掌。 “忙什么呢?”小區里,一名男子走了過來,見到黃冠振,倆人熟絡地打著招呼。“他是物業公司的負責人,我們經常上門提醒大家注意安全防范,時間一長,就熟悉了。”在黃冠振看來,社區工作除了物防,更重要的是要多和轄區群眾相處,和他們“打成一片”。在小區,黃冠振和很多居民、商戶、物業人員成了“老熟人”。 作為社區民警,黃冠振始終堅持“三勤”:嘴勤、手勤、腿勤。“多到轄區走走,多和群眾溝通,大家把你當朋友一樣,才會信任你,有什么困難他們會來找你,有什么事情也會向你反映。” 用腳步丈量社情,黃冠振探索出了一套切合實際的社區警務工作法——“三簿”“三情”工作法,即常備相冊簿,熟知社情;常備轄區分布圖表簿,熟知地情;常備走訪群眾記錄簿,熟知民情。目前轄區標準地址訪查率和實有房屋登記率均達到100%。 將心安在社區,時刻把準“音” “細節猶如琴譜中的音符,一個音符彈錯了,整個曲子也就彈砸了。”社區警務工作是公安機關的基礎工作,事關公安工作的成敗。黃冠振始終認為:“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工作中力求“細”字,哪怕是一丁點的蛛絲馬跡,他都會放在心上。 此前,有一次在進行房屋登記信息采集時,黃冠振發現陳某入住一間已售出但未裝修的房屋。“里面有一間毛坯房間,有類似放過電瓶的痕跡。”結合近期周邊發生電瓶被盜案件,黃冠振將陳某作為重點懷疑對象,最終得以破獲該系列盜竊電瓶案件。 東孚派出所副所長劉學紅告訴記者,去年夏天某日進行標準地址信息采集工作,早上9時30分,他來到黃冠振的采集點。見到黃冠振戴著一個大草帽,上衣已經濕透,滿是白色的鹽漬,當時黃冠振已經工作了3個小時。“那一幕,我一直記在腦子里,十分感動。”劉學紅說。 “黃警官,快幫幫我找找我孫子!”在孚美社區走訪時,陳奶奶看到黃冠振從家門口走過,馬上過來求助。原來,陳奶奶忙著在廚房做飯,以為孫子在客廳看電視,出來的時候發現孫子不見了。黃冠振一邊安慰陳奶奶,一邊吩咐輔警先到鄰居家看看,果然陳奶奶的孫子在鄰居家玩。 “社區警務大多時候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只有做好每件小事,才能換來轄區平安。”黃冠振說,“在基層主要就是干群眾工作,把‘你和我’變成‘我們’,多與群眾握握手、交交心,肩并肩地走一走,讓大家有認同感、歸屬感,集體意識加強了,警民關系融洽了,社區警務工作自然而然就好開展了。” 推行預防警務,樂曲要定“調” 樂曲都有主旋律,只有定準了調,才能奏出美妙樂章。在黃冠振看來,社區警務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預防。“特別是網絡電信詐騙,我們多宣傳一次,就有機會多防止一個人被騙。” 上個月孚美社區一位女職員在外被騙數萬元,回到轄區黃冠振知道后,立即對其“一對一”防騙宣講,并在轄區某大型公司組織一場反詐騙宣講會,讓該受騙者現身說法,分享自己的被騙經歷。“第二天就有一位員工跟我說,他堂哥最近好像有遭遇此類詐騙,好在被他及時阻止了。” “只有搞清楚哪些人是重點受騙群體,嫌疑人主要采取的詐騙手段是什么,我們的宣傳防范工作才會更加有針對性。”說著,黃冠振拿起手機給記者展示起來。“群里這些人有被騙過的,有差點被騙的。”黃冠振經過這幾年的社區工作,專門組建了這個200余人的精準宣防群。 “社區民警都知道,矛盾就怕越積越深,我們要主動到社區走訪詢問,抓小、抓早、抓苗頭,把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做到矛盾不上交,從‘打擊警務’轉變到‘預防警務’。”黃冠振說。 “這日子沒法過了!您來給我們評評理!”上周,后柯社區的一對夫妻找到黃冠振“告狀”,倆人因為家庭瑣事發生爭執,差點動起手來。 “調解就是最好的穩控。”從警多年,黃冠振深知群眾的矛盾需要及時解決,否則今天的小問題可能就是明天的大矛盾。黃冠振立即上門調解,一邊傾聽雙方“訴苦”,一邊耐心安慰勸導。最終,夫妻雙方都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主動道歉和好。 “黃隊調解有自己的一套,但是最重要的是他非常公平,能讓雙方心服口服。”劉學紅副所長向記者回憶起黃冠振調解的一起小糾紛。該起糾紛系出租車和乘客發生口角,乘客打了出租車司機一巴掌,出租車司機開口就要10萬元。“人家打了一巴掌,你就要人家一年的收入作為賠償,大家都是打工人都不容易,更何況是你先激別人的。”劉學紅告訴記者,黃冠振善于析理,善于站在雙方角度考慮問題,最終乘客專門送來錦旗。 10年社區工作,10多面錦旗擦亮了黃冠振肩上的警徽。敲開一扇扇門,傾聽一顆顆心,在黃冠振看來,社區就像一個家,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化解在基層,家才能安全穩定。他用耐心和真心夯實了基層基礎工作,奏響了一曲平安和諧的樂章。 十年“彈鋼琴”,黃冠振用腳步走出社區平安路,群眾用一面面錦旗詮釋警民魚水情。渾身劍膽鑄警魂,一顆“琴”心為人民,黃冠振如是也。 (本報記者 王淯瀅)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