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16日訊 近日,寧化縣人民法院通過審執聯動成功化解一起股權轉讓糾紛,以執源治理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 2023年10月,張某與A公司簽訂了《入股協議》,約定張某出資300000元受讓林某在A公司50%的股份,成為A公司的股東。張某如約履行款項支付義務,并積極參與到合作項目中。同年12月,林某電話通知張某要終止合作,卻未辦理股權變更登記手續。張某遂向寧化法院起訴,要求林某、A公司返還股權轉讓款及利息,并申請訴訟保全。法院收到申請后,依法啟動訴訟保全程序,及時凍結了林某名下銀行賬戶、微信賬戶以及房產。 因涉案金額較大,為減輕訴訟對雙方的影響,最大限度保障雙方合法權益,承辦法官秉持快速化解矛盾的理念,積極組織雙方開展溝通調解,引導雙方換位思考。最終,在法院居中主持下,雙方就返還的金額達成一致,約定由林某、A公司返還張某股權轉讓款240000元。 然而新的問題擺在了法官面前,“林某雖愿意返還股權轉讓款,但其名下賬戶已經被保全凍結而無法使用。由于傳統的財產保全方式不能直接對當事人賬戶資金進行直接扣劃,對于當事人愿意履行且有履行能力的,一般對賬戶進行解凍后才能支付或者將案件直接移交執行。”可如果貿然對林某的賬戶進行解封,其在解封后將資金轉移,不僅張某的權益無法保障,法院的前期工作努力也將付諸東流。而如果將案件移交執行程序,執行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必將增加雙方訴訟成本。 一時之間,事情陷入困局。 為破解困境,承辦該案的審判法官與執行法官經過反復商議研討,并征求雙方當事人同意,最終決定打破傳統的保全方式,將執行扣劃引入訴訟保全階段,對前期凍結的金額進行直接扣劃,240000元順利交由張某。 如此,既避免了當事人可能轉移財產帶來的潛在風險,又節約當事人的時間,提升了司法效率,從源頭減少了執行案件,保障了雙方合法權益,也避免了衍生訴訟的發生,實現多方共贏。 (本報見習記者 彭冬晴 通訊員 張祥明 廖淑芳)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