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態“破壞者”成為環境“修復者” ————武平縣人民法院探索引入“森林碳匯補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8月29日訊 近期,一起濫伐林木案件在武平縣人民法院審結。因被告人謝某、潘某具有自首情節且認罪認罰,并分別自愿繳納補植復綠保證金3000元、認繳森林碳匯損失補償金8500元,法院分別判處謝某、潘某有期徒刑1年5個月、緩刑2年。 在武平,這樣的判決已不是首例。早在2022年,武平法院審結的一起濫伐山林的案件中,就曾引入“碳匯補償”修復措施。近年來,武平法院探索引入“森林碳匯補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旨在讓生態“破壞者”成為環境“修復者”,以司法力量守護綠水青山。 2011年7月,武平法院將林業審判庭更名為生態資源審判庭,實行刑事、民事、行政“三審合一”,堅持難案集中會診、個案巡回指導,為“生態武平”建設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務和保障。生態資源審判庭分管領導蔡毅專委注意到,由于生態環境侵權人的修復能力、補植區域的立地條件都有差異,修復治理效果往往難以保障。 依托龍巖市碳匯林建設項目,武平法院建立碳匯司法保護實踐基地。“對于原地修復不具備條件或效果不佳的,集中到碳匯基地進行異地補植復綠。”蔡毅說,法院還組織危害國家重點保護植物、非法狩獵違法行為人在基地做管護義工、履行修復責任56人次。 將“森林碳匯補償+生態修復補償”機制引入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司法實踐,仍在持續探索完善。據武平法院副庭長鐘少龍介紹,2020年以來,該院與縣公安局、檢察院、林業局形成《“補植復綠”工作聯席會議備忘錄》,規范“補植復綠”保證金的收取和使用,并聯合印發《關于建立武平縣“生態司法+碳匯”工作機制的意見》,共同構建認購林業碳匯行政執法與生態司法銜接機制。 目前,龍巖7個縣(市、區)均開展了林業碳匯認購相關工作,其中法院已對53件破壞森林資源案適用森林碳匯補償機制,被告人認繳林業碳匯金額73萬余元,認購碳匯達1.7萬噸。 (本報記者 邱玉香 通訊員 劉珍 陳燕青)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