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智理” 老“蝶變” ————泉州市洛江區探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預防型治理新模式 福建法治報——海峽法治在線9月19日訊 農村地區道路交通安全形勢平穩趨好,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同比下降33.33%,農村地區摩托車上牌數、駕駛證辦證數同比分別上升16.9%、10.5%,未發生涉酒亡人事故…………這是今年以來,泉州市洛江區交出的“成績單”。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近年來,洛江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交通安全可防可控”理念,積極探索農村道路交通安全預防型治理新模式,營造“路暢民安”的道路交通出行環境。 優化治理體系 單一管控變聯動治理 “頭盔一定要戴好,這是對自己的安全負責”“超載上路危害很大”…………行駛在洛江區鄉村道路上,常常能看到勸導員對交通違法行為及時勸導的場景。 洛江區鄉村道路約365.72公里,占轄區道路總里程的64.06%,管理難度大。如何才能更好地保障農村道路交通安全? “優化治理體系,變單方作戰為多方聯動治理。”這是洛江區的“解法”之一。 洛江區在雙陽、河市、馬甲、羅溪各配備1個道安服務站,在農村鄉鎮群眾集中出行的主干道沿線設立14個農村勸導站,派駐36名交通民警、輔警以及掛片鄉鎮干部、村干部在服務站(勸導站)常態化駐勤,發動28名交通勸導員、225名專職網格員等聯合開展專業防控、聯勤聯控、群防群控、視頻巡控等,打造一批交通秩序管理“嚴管街”“樣板路”。 同時,邀請政協委員、勞動模范、金牌調解員等入駐服務站,完善基層交通治理“法情+鄉情+人情”模式,助力交通事故矛盾糾紛調處;發動基層群防群治力量融合聯勤,第一時間摸排處置道路交通安全隱患,將風險矛盾隱患化解在網格、消除在萌芽,實現守住人、防住禍。 延伸服務鏈條 惠民服務促規范管理 “本來嫌麻煩,不想考駕駛證,現在在家附近就可以考證、辦證,真的很方便。”近日,在羅溪道安服務站,順利領到摩托車駕駛證的黃先生喜笑顏開。 黃先生體驗到的便利,得益于洛江區推出的“就近辦”“網上辦”“下放辦”等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交管服務舉措。 洛江區堅持以服務促管理的工作理念,在鄉鎮服務站搭建農村群眾“家門口的車管所”,增設交通管理業務自助辦理終端機,提供自助照相、體檢、換證“一站式”服務;推動摩托車、電動車注冊登記等車駕管業務和交通事故糾紛調處業務下沉鄉村,打通交管服務群眾“最后一米”。 針對邊遠農村地區群眾“駕考駕訓難”問題,該區主動與轄區摩托車考試場對接,發動農村地區黨員干部、交通勸導員、網格員等,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對邊遠農村地區有考取摩托車駕駛證需求的群眾進行摸底。同時,依托道安服務站,已組織摩托車“駕考下鄉”培訓5場次,服務農村群眾237人次。 此外,針對農村地區公共交通不完善、民俗活動多、酒醉駕風險大等“堵點”問題,該區警企協作推動滴滴代駕公司在邊遠山區搭建代駕平臺,在服務站(勸導站)設立代駕司機驛站。在農村民俗活動前,組織民警、輔警以及交通勸導員協同代駕司機進村入戶開展“酒后禁駕”等宣傳勸導活動,成功消除大量酒醉駕風險。 突出數字賦能 被動處置轉主動“智理” 在馬甲鎮仙公山景區路段,還未接近急彎處,就聽見50米處彎道預警系統響起“彎道慢行”等提示音,同時,系統屏幕顯示“前方來車”及與前方車輛距離等紅色字眼,提前提示駕駛員注意減速慢行。 彎道預警系統是洛江區推進交通管理數字化、智能化建設的縮影。 數智科技日新月異,交通安全管理要善于借力。該區不斷提升農村交通安全主動“智”理能力,全面推進“數字警務室”建設,建立“情報————研判————落地————行動”快速閉環機制,推動農村交管工作由事中控制、事后處置向事前預防轉型。同時,積極推動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完善會車預警、數字廣播等多種模塊,有效轉化為交通安全管理現實戰斗力。 洛江區還依托“高德地圖”平臺,推動“道安云”平臺建設,搭建以大數據為支撐的網格化交通管理工作戰略沙盤,助力現代交通治理能力提升。依托各道安服務站(勸導站),發揮交通民警、輔警、交通勸導員、網格員等基層治理輔助力量優勢,通過手機端快速對事故、隱患、宣傳、勤務等信息進行全量采集匯聚,有力支撐交通事故預防實戰應用。 如今,從“治理”邁向“智理”,洛江區農村道路交通出行環境實現美麗“蝶變”。 (本報記者 林揚陽 通訊員 林冰紅 林慧珺)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