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武夷山市公安局持續推進生態警務,努力實現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全力護航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先行示范區。生態警務實施以來,共計偵破涉生態刑事案件41起,抓獲犯罪嫌疑人87人。 堅持高標站位 生態警務“系統化” 近年來,武夷山市公安局構建“打、防、治、服”業務鏈條,通過推進生態警務分中心實體化運行,依托武夷山國家公園智慧管理平臺、福建省林長制暨無人機應用管理平臺,實現生態保護與指揮調度智能化、科技化、扁平化。 同時,通過建立生態領域警情流轉機制,及時把110警情、12345舉報投訴及研判預警等情況,精準推送給屬地派出所、生態警務站,把非公安管轄范圍的問題及時流轉基層治理主體責任單位,構建起“日常巡查——線索上報——信息流轉——反饋評估”閉環式管理機制。 此外,該局在武夷山國家公園核心圈、環帶建立若干生態警務站、生態警務驛站、生態警務聯勤點,實現對涉生態報警舉報、線索摸排、打擊整治、矛盾糾紛化解的快速反應、高效處置,打造上下協同、左右互通、一體聯動的圈層防控生態警務格局。 強化主責主業 精準打擊“專業化” 打擊犯罪是公安機關的主責主業,武夷山市公安局錨定新質戰斗力,構建生態警務實戰運行模式。該局抽調森林、治安、經偵等精干警力組建生態警務專業隊,通過情報導偵,主動深挖案源,高效合成研判,不斷提升打擊生態違法犯罪的專業性、精準性,對一些隱蔽性強、案情復雜的案件堅持領導包案、賦能科技、專案攻堅,以打源頭、端窩點、追流向為目標,力爭偵破一批案件、打掉一批團伙、整治一批重點區域。 與此同時,該局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重點加強對危害野生動物、毀林種茶、侵犯茶葉類商標知識產權等多發易發民生“小案”的打擊,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快偵快破、即發即破。截至目前,偵破省公安廳掛牌督辦案件3起,涉生態案件破案率同比上升了16%。 注重點線結合 生態巡護“網格化” 武夷山市公安局始終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在全市構建生態巡防力量,扛牢生態保護責任,提升生態保護成色,織密織牢“生態保護網”。 通過落實“河長+警長”“林長+警長”等工作機制,圍繞“河道、林區、水庫、茶園、景區”等重點領域劃分生態網格,布建市、鄉鎮(街道)、村三級生態警長共155名,做好生態案件處置、生態要素采集、生態巡查宣防等工作,實現生態警長網格化。 參照“朱子義警”群防群治隊伍模式,組建10支以389名護林員、河道專管員、土地協管員為主體的生態巡防隊伍,科學設置巡防區域、巡防路線和巡防點,實現生態巡防網格化。 推動落實巡河交水、巡山交樹等工作機制,形成了“林(河)長+生態警長+生態部門執法人員+生態巡防隊”的“1+1+1+N”的多重聯動生態保護工作機制,實現生態執法網格化。 構建共建機制 協同共治“聯動化” 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生態保護格局,武夷山市公安局聯合多部門建立長效溝通聯動機制,常態化開展生態保護各項工作,提升生態綜合治理水平。 該局與林業、農村農業、環保、水利、自然資源、市場監管等部門,建立“聯席會商、聯動執法、聯防治理”等三項機制,簽訂深化聯動協議,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檢查行動和宣傳活動,守護武夷山生態環境安全。 同時,會同省公安廳森林公安局武夷山森林分局在燕子窠、玉女峰、大王峰、牛欄坑四處聯合建設生態警務驛站,在環帶沿線轄區實施“生態雙警長”機制,打破區域壁壘,消除生態管護盲區。 為實現辦案環節全程監督和涉生態案件快訴快判,武夷山市公安局與檢察院、法院等部門建立重大疑難案件聯合會診機制,針對重大破壞生態環境犯罪,協調檢法機關提前介入,形成辦案合力。 (本報記者 周新 本報特約記者 楊德寶) |
找福建律師 、看福建新聞 、免費法律咨詢 ,就上福建法治網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旗下,福建最權威的法律門戶網站
地址:福州華林路84號福建日報大廈5樓 新聞投訴:0591-87870370
版權所有:福建法治報社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20071101號 閩ICP備11004623號-2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涉未成年舉報電話:0591-87521816,舉報郵箱:fjfzbbjb@126.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